[发明专利]一种全自动条码识别转换系统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89205.6 | 申请日: | 2015-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88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明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B07C5/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004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条码 识别 转换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形编码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全自动条码识别转换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工成本的急剧上涨,自动化作业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在国内外出现了众多的自动化制造商。在电子行业,由于标准化的规范作用,物料或产品都拥有自己的唯一ID特征码,如一维码、二维码。这些ID条码,给物流的管控过程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困扰。现阶段由于国内外企业的众多,各个企业的编码规则和条码显现状态不一样,有的使用一维码,有的使用二维码,仅一维码为例,不同企业的格式规则也很多不一样。这导致企业在购进原材料的时候,为使得材料能够适用于自身企业ERP或MES等系统软件对条码的要求,而不得不自行转换条码,将原有条码转换成企业需要的条码格式及显现状态。这个过程从手持扫描枪的人工作业模式已经发展到自动化设备贴标模式,及自动扫描打印贴标模式。但是整个过程还是对人员有着明显的依赖,如过程中发现异常,必须停机等待人员处理后方可恢复作业,非流水线作业的入料模式必须人工单件入料或前置设备入料,因此自动化程度不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条码识别转换系统及其方法,以现实整个过程完全自动化、实时化,料盘标签信息异常的发生时并不影响整个流程的正常作业。此流程提高了作业效率、取消了过程中对人员的需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全自动条码识别转换系统,输料机构上依次连接有取料机构、CCD、上位机和打印贴标机构,所述CCD连接上位机,用于拍摄料盘图片,所述CCD与取料机构之间设置有用于检测料盘的第一传感器,所述上位机用于信息处理和控制,还用于识别料盘条码并与数据库信息比对,生成新的条码信息传输至打印贴标机构打印并剥离;所述CCD与上位机之间设置有第一剔料机构,所述打印贴标机构内设置有用于检测料盘的第二传感器,所述打印贴标机构用于将打印的条码贴在料盘上。
优选的,所述输料机构上还设置有扫描仪,设置在打印贴标机构之后,所述扫描仪之后设置有第二剔除机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剔除机构和第二剔除机构包括剔除气缸和剔除料斗,所述剔除气缸和剔除料斗相对地设置在输料机构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取料机构下端还设置有分料机构,用于将料盘上升至输料机构上。
优选的,所述条码为一维条码和/或二维条码。
优选的,还设置有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包括警示灯报警、蜂鸣器报警和上位机屏幕信息显示,用于提示当前工作状态、故障提醒。
优选的,所述上位机与ERP/MES系统连接,对信息记录保存和统计分析处理。
优选的,所述打印贴标机构安装在调整机构上,用于支撑和调整打印贴标机构的位置。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条码识别转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取料机构将料盘放置在输料机构上,料盘通过输料机构输送;
(2)传感器检测到有料盘时,CCD拍摄料盘图片并反馈给上位机;
(3)上位机对信息进行处理和控制,识别料盘条码并与数据库信息比对,生成新的条码信息传输至打印贴标机构打印并剥离,若数据库比对为非匹配料盘或异常料盘,则控制剔除机构工作;
(4)料盘通过输料机构进入打印贴标机构的检测传感器时,将条码贴在料盘上。
优选的,该方法还包括将贴好新条码的料盘通过扫描仪对条码数据采集比对,若条码错误或打印不完整,则控制剔除机构工作。
本发明的优点是:
1.整个条码识别转换作业过程可以实现全过程完全自动化、实时化,料盘标签信息异常的发生时并不影响整个流程的正常作业。此流程提高了作业效率、取消了过程中对人员的需求,降低了人员成本。
2.可以做到预先预警筛选剔除,打印后也可以打印标签的正确性及完成性进行确认,异常自动警报并剔除,模块化结构搭建,扩展性强,与ERP/MES系统无缝对接融入,信息化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全自动条码识别转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全自动条码识别转换系统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全自动条码识别转换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10、输送带,11、电机,20、取料机构,21、分料机构,30、CCD,40、计算机,51、剔除气缸,52、剔除料斗,60、打印贴标机构,70、调整机构,80、扫描仪,91、剔除气缸,92、剔除料斗,100、料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明,未经王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92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