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振动能级匹配催化法制取化工材料及燃气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85892.4 | 申请日: | 2015-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4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启山;李容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启山;李容毅 |
主分类号: | C01B3/06 | 分类号: | C01B3/06;C01B31/18;C01B25/12;C01B25/02;C10J3/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101500 北京市密***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振动 能级 匹配 催化 法制 化工 材料 燃气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的振动能级匹配催化法制取化工材料及燃气技术,属于制取化工材料及燃气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利用超临界水(Supercritical water gasificatiom ,缩写为SCWG)热解生物质材料制取氢,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美国麻工理学院(MIT)的Modell提出的新型技术,经过40几年来的探索与发展,为获得更高温超临界水的热解性质,在制作超高压容器和实现连续性运行方面,却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至今没有形成工业化生产。然而,利用超临界水制取氢技术,主要是通过饱和蒸汽压这一条件实现了提升水温度(能级)的这一目地,即以利用难以形成明火的如同明火热效力的水,制造了一个有利于热解碳或碳氧化物与水发生催化反应的厌氧热解热源,实验过程说明了,超临界水参与了催化反应。事实上,在常温条件下,利用电石(CaC2)与水(H2O)进行催化反应制成燃气C2H2,在高温条件下,如直热制取煤气,通过向高温火焰中加入水,制成高温水蒸气,用此与气化的煤(碳)进行催化反应,使水得到热解经过聚合制成了燃料H2、CO、CH4,等等,这些现有技术早已说明了水是一种催化剂,并且说明了一切物质彼此之间只要参与催化反应的频率场能级相匹配,都可以进行彼此的催化反应。这是由于弱体态物质(简称弱物质)充满整个空间决定的宇宙是个压力系统(李启山、李容毅等. 重力与潮汐及压力场力学规律研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编,中国地球物理,2007年会,483)。近期,德国人发现的,虽然金星质量与地球相当,但由于金星公转轨道与太阳的距离小于地球,其表面大气的压力高出地球表面大气层压力的400多倍,有力的证明了宇宙是个压力系统。所以,强体态物质在压力系统中受压力作用呈现的最为基本运动形式,是振动。而振动——频率场能量(Lν)的大小,是由单位体积内物质空间分布量(M)与温度(K)和压力作用引起的振动频率(ν)的乘积大小所决定,即:Lν=C. M.K.ν,其中C为常数。然而,本发明人长期以来,针对于振动相互作用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发现了宇宙第一力效应。在清晨——经过地球场一夜平横影响后的环境下,用摩擦过的塑料管一端来吸附用棉丝线悬挂起来的任意轻的材料,都要相互吸引(包括水、油、金属等等),不会发生任何排斥。而进一步实验可以发现,牵动塑料管,使其与吸附一段时间的材料分开,随后再使塑料管分开材料的一端靠近曾被吸附过的材料,此种情况下,两者之间相互排斥。这就说明了,吉伯(Gilbert,William 1544~1603)曾进行过的静电实验,并没有观察到上述现象,或者说他观察到了,但没有表述清楚。后来的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依据吉伯观察或表述不全面的实验,提出了正负电荷这一概念,却错误的影响到了科学发展的方方面面。然而,清晨,一切自然状态的材料其振动频率降到了最低点,经过摩擦后塑料管的振动频率达到了最高点,此时,振源体之间通过弱物质传递振动相互作用,而异频衍射波相互包揽振源体的共同向外辐射则与周边的弱物质场发生反作用,显现的是材料与塑料管之间相互吸引,吸引后经过谐振作用,两者的振动频率达到了一致,分开后,再接近,两个共振体之间要相互排斥,综合显现的是异频接近(吸引)等频对抗(排斥)这一频率场能力效应(即宇宙第一力效应)。基于这一发现,本发明人所认知的物质世界,为空间、时间、二像性的强体态物质和弱体态物质、宇宙是个压力系统、振动相互作用引发的宇宙第一力效应,除此之外,像电子,它的本貌,就是宇宙中强体态性质的最为微小的颗粒——宇宙原始阶段混沌状态时期的宇宙尘,即是宇宙这个压力系统中最为微小的振动体,这些大小不一的振动体,随之宇宙第一力效应的逐渐加强,大部分演化了各种形式的粒子、原子、分子、物体、星云、星体、星系,在这种演化中,宇宙尘定向运动(电运动)带动弱物质围绕原子或材料闭合公转,也就形成了磁场,而星体的形成带动弱物质运动构成的压力场所发生的引力现象等等,即一切的力现象,都是宇宙第一力效应所演变的结果。电阻,是材料以及原子与宇宙尘发生力效应的具体体现。在没有宇宙尘以及没有任何波动影响的这一零电阻点,也就是零温度点,到材料受热——谐振作用,分子之间相互排斥逸出液体表面的沸点,到分子热解形成原子之间的排斥和交叉争夺宇宙尘的燃点,到原子以及粒子裂变的聚变点,即在这一由此联接起来的振动相互作用能级变化线上,所发生的电运动、腐蚀催化、交叉争夺反应等等,其根本的性质,是振动引起的彼此腐蚀催化以及争夺宇宙尘、原子、重粒子的振动相互作用。所以,由于这一作用的根本性质,不需要局限于什么正负电荷、正负离子、酸碱性这些振动引起的现象,有选择的去进行化学实验,对于任意材料,只要外界给予各自的热及压力,使反应物与被反应汇集后达到了接近或分离或交叉争夺的振动能级相匹配,一切形式的物质都会产生电运动以及发生彼此腐蚀催化和交叉争夺反应。对这一规律(也可以说是化学反应机理),本发明人称之为振动能级匹配电运动腐蚀催化争夺反应统一定律(简称振动相互作用统一定律)。然而,围绕这一定律来探讨制取化合物质方面的一些实验,不难发现,传统技术并没有重视起气态能级匹配碰撞催化反应这一方法。事实上,材料受到热这一谐振作用而气化,此时分子之间相互排斥处于游离状态,将另一被气化的材料与前一个被气化的材料混合,比起液体阶段,要容易引起振动相互作用反应。就是说,热这种对材料的谐振作用,使材料的分子、原子、粒子之间的接近与分离,只有使反应物与被反应分别加热到便于相互融合的气化状态,才有利于控制各自的振动能级,当需要彼此进行腐蚀催化反应时,就将各自的能级控制在相互排斥的匹配能级状态,当需要相互交叉争夺反应时,就将各自的能级控制在促使分子或原子相互吸引的匹配能级状态,这才有利于制取化合成的物质。对这一方法,本发明人称之为气态能级匹配碰撞催化反应方法(以下简称气态能级匹配催化法或振动能级匹配催化法)。就实施这一方法涉及到有关设施或装置以及制取燃料等技术,在此提出专利申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启山;李容毅;,未经李启山;李容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58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流化催化分解石膏的方法
- 下一篇:可挠性纳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