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螺线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83682.1 | 申请日: | 2015-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76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冈田圭太;富田正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H01F7/06 | 分类号: | H01F7/06;H01F7/121;H01F7/12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72002 | 代理人: | 邵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线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螺线管,其包括将与外部配合端子连接的端子。
背景技术
例如,KR 20090084753A公开了一种如图13所示的滑阀式控制阀,其具有螺线管致动器(下文中称为螺线管)200。螺线管200逆着复位弹簧120的推动力朝向阀套102的阀芯孔103中的调节螺钉(即,朝向阀芯孔103的开口)驱动滑阀101,所述滑阀101是滑阀式控制阀的阀元件。
螺线管200包括线圈106、定子芯(径向内侧固定芯)107、轭(径向外侧固定芯)108和柱塞109。线圈106围绕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线轴105缠绕。定子芯107构造为圆筒管状形式并且位于线圈106的径向内侧上。轭108构造为圆筒管杯状形式并且位于线圈106的径向外侧上。柱塞109能够在定子芯107内移动。
此外,螺线管200包括两个初级端子111、两个次级端子112和保持器113。初级端子111和次级端子112用来将电力供应至线圈106。保持器113具有连接器外壳的功能,外部匹配连接器配合至所述保持器113。
初级端子111的每个用作线圈端子(在线圈侧的端子)并且包括内部接头和初级中间接头。每个初级端子111的内部接头结合到形成线圈106的对应的导电体(导线)。每个初级端子111的初级中间接头结合到次级端子112的对应的一个并与之电连接。
每个次级端子用作外侧线圈端子并且包括外部接头(音叉式端子部)和次级中间接头。每个次级端子112的外部接头配合至外部匹配连接器的两个外部匹配端子的对应一个的外部接头(外突端子部)。每个次级端子112的次级中间接头例如通过焊接或压接结合到并且电连接至对应初级端子111的初级中间接头。
在螺线管200中,弹性接合件116的从保持器113突伸穿过形成在轭108的底部114中的通孔115的远端部(卡扣配合爪117)卡扣配合至形成在轭108的底部114的内表面中的接合部118以使得保持器113卡扣配合至轭108的底部114的外表面。由于保持器113相对于轭108的底部114的外表面的固定方法是卡扣配合,在弹性接合件116的卡扣配合爪117与底部114的接合部118之间的卡扣配合连接处将出现嘎嘎声(rattling)。在卡扣配合连接处出现嘎嘎声时,每个初级端子111的初级中间接头和对应次级端子112的次级中间接头之间可能出现位置偏差,并且每个次级端子112的外部接头和对应外部匹配端子的外部接头之间也可能出现位置偏差。因此,存在关于实现在初级和次级中间接头处的电连接的所需可靠性和在外部接头处的电连接的所需可靠性的困难。
鉴于上述缺点,为了实现在初级和次级端子的初级和次级中间接头处的电连接的所需可靠性和在次级端子和外部匹配端子的外部接头处的电连接的所需可靠性,本申请的发明人已经在之前提出并测试了如图14至图15B所示的线性螺线管(对比示例)。
在如图14至图15B所示的对比示例的线性螺线管中,两个端子被使用而代替现有技术螺线管的初级和次级端子,所述两个端子的每个包括在端子中一体地一起形成的内部接头和外部接头。因此,能够省去每个初级端子和对应次级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以及用于在每个初级端子与对应次级端子之间连接的连接操作。
在对比示例的线性螺线管中,参考图14,下述方法用作用于将接收和保持上述端子的端子保持器(下文中称为保持器)121固定到轭108的底部114的外表面(保持器安装底座表面119)的固定方法。
具体地,在对比示例的线性螺线管中,内侧-外侧连通孔形成在构造为圆筒管杯状形式的轭108的底部114中。此外,端子从轭108的内侧通过底部114的内侧-外侧连通孔突伸到轭108的外侧并且两个定位突伸部122从轭108的底部114的保持器安装底座表面119突伸到轭108的外侧。
配合孔124形成在保持器121的两个凸缘123的每个的中央部处。定位突伸部122分别配合至配合孔124中以将保持器121定位在保持器安装底座表面119中预定的位置。此后,由可弹性变形薄金属板制成的夹具125的接合孔126压配合至每个定位突伸部122。
具体地,如图15A所示,在将夹具125压配合至对应的定位突伸部122时,压配合载荷施加到夹具125以使得夹具125弹性地接触凸缘123和定位突伸部122。然后,在夹具125压配合至对应的定位突伸部122之后,保持器121的轭接触表面127通过利用夹具125的弹性恢复力而被朝向轭108的底部114推动以使得保持器121的轭接触表面127流体密封地接触轭108的底部114的保持器安装底座表面1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36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压器壳体、变压器及具有该变压器的配电设备
- 下一篇:一种镀锡铜线的干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