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盐度水体净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80348.0 | 申请日: | 2015-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71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何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郭婧婧;许亦琳 |
地址: | 201501 上海市金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盐度 水体 净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生态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低盐度水体净化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城市规模、人口压力不断扩展,环境负荷增大,使得城市水体的水质越来越差。加大城市景观水体污染防治力度,恢复城市水生态功能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城市的水污染问题主要以水体富营养化为主要特征,容易造成蓝绿藻爆发,致使水生植物的生长被抑制而出现藻型浊水态水体,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体失去自净能力,水质逐渐恶化,转变为富营养状态。我国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其污染负荷较重,城市水体污染情况也较为严峻,海水平均盐度为3.5%左右,而沿海地区的水体容易受到潮汐的影响,水体盐度高于内陆水体。
由于大部分植物在土壤含盐量为0.3%时便受到危害,大于0.5%时即不能生长。植物在盐胁迫下主要表现为生长减慢,代谢受抑制,植物的干重显著降低,叶子转黄,严重时出现盐斑,叶子萎蔫,植株死亡。现有的城市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方法存在措施较单一、实施后生态系统恢复较慢且难以长期保持等缺陷,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低盐度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盐度水体净化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低盐度水体净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低盐度水体中,栽种苦草、小茨藻和伊乐藻作为沉水植物组合,建立生态群落。
优选的,所述组合中,苦草所占的比例为50%~60%。
优选的,所述组合中,小茨藻所占的比例为20%~30%。
优选的,所述组合中,伊乐藻所占的比例为20%~30%。
优选的,所述低盐度水体是指盐度<0.8%的水体。所述盐度是指每千克水中所含的溶解的盐类物质的质量。
所述的苦草、小茨藻和伊乐藻均为现有技术。所述苦草的拉丁名是Vallisneriae Spiralis。所述小茨藻的拉丁名是Najas minor。所述伊乐藻的拉丁名是Hydrilla verticillata。
优选的,沉水植物组合覆盖面积占低盐度水体总面积的70%~90%。
更优选的,所述苦草的覆盖面积占低盐度水体总面积的35%~54%。低盐度水体中苦草之间的株距为10~20cm。
更优选的,所述小茨藻的覆盖面积占低盐度水体总面积的14%~21%。低盐度水体中小茨藻之间的株距为10~20cm。
更优选的,所述伊乐藻的覆盖面积占低盐度水体总面积的15%~20%。低盐度水体中伊乐藻之间的株距为10~20cm。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前述方法在净化低盐度水体中的用途。
优选的,所述低盐度水体是指盐度<0.8%的水体。
优选的,所述用途是指前述方法在快速净化低盐度水体中的用途,亦即,在采用所述方法后,三个月即可恢复生态系统,比现有技术快两至三个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本发明的特定组合,能够提升沉水植物的耐盐性,解决单一植物耐盐性较差的特征,进而形成耐盐性的生态系统,提高对低盐度水体的净化能力,实现水体由富营养化向贫营养化的转化。
(2)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实施后生态系统恢复较快(施工完成后三个月即可恢复生态系统,比现有技术快两至三个月),且能够长期保持(比现有技术长3-5年),从根本上解决低盐度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在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之前,应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下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除非文中另外明确指出,单数形式“一个”、“一”和“这个”包括复数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03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