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NAT444部署下用户数据溯源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80293.3 | 申请日: | 2015-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91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崔晶晶;林佳婕;裴亚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集奥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12 | 分类号: | H04L2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nat444 部署 用户 数据 溯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NAT444部署下用户数据溯源的方法,其能够直接根据IP匹配用户身份证明UID,易于集成到实时系统。包括步骤:(I)所述NAT444部署为多个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BRAS插卡和少量集中部署的运营商级NAT CGN;(II)固定的网络地址转换NAT后,通过IP和端口块映射NAT前IP的策略进行转换;(III)在缓存中以IP为关键字建立账号表,IP结点下保存切分的端口块序列;(IV)通过深度包检测DPI解析RADIUS中的相关信息并转发给负载数据接入的RM2000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NAT444部署下用户数据溯源的方法。
背景技术
NAT444作为缓解IPV4地址枯竭的一种有效方案,其主要思想是用户拨号上网获取私网IP地址,由运营商部署运营级地址转换设备CGN(Carrier-Grade NAT,运营商级NAT,为适应运营商的大规模商业部署,CGN需要在并发用户数、性能、溯源等方面大幅提升;CGN可以应用于多个场景,例如NAT444、DS-Lite等),同时与用户侧的NAT组成两级地址转换,形成三块地址空间,即用户侧私有地址、用户拨号获取的运营商分配的私有地址、公网地址。
由于RM2000(RM2000的角色DCP(Data collection platform),作用是采集、解析用户RADIUS上下线数据,包括NAT444部署方案下)从报文中得到的是网络地址转换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后的IP,所以无法直接根据IP匹配用户身份证明UID(User Identification),而是需要根据NAT规则再转换一次才可以得到。并且独立部署的CGN采用Syslog(系统日志)方式溯源,很难集成到实时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NAT444部署下用户数据溯源的方法,其能够直接根据IP匹配用户身份证明UID,易于集成到实时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种NAT444部署下用户数据溯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所述NAT444部署为多个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BRAS插卡和少量集中部署的运营商级NAT CGN;
(II)固定的网络地址转换NAT后,通过IP和端口块映射NAT前IP的策略进行转换;
(III)在缓存中以IP为关键字建立账号表,IP结点下保存切分的端口块序列;
(IV)通过深度包检测DPI解析RADIUS中的相关信息并转发给负载数据接入的RM2000模块。
或者,这种NAT444部署下用户数据溯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处理NAT444账号的首次RADIUS上线报文;
(2)处理NAT444账号的非首次RADIUS上线报文;
(3)ISTREAM模块处理RADIUS账号的RADIUS上线报文;
(4)处理末次RADIUS下线报文;
(5)处理非末次RADIUS下线报文;
(6)ISTREAM模块处理http点击流,反查UID。
本发明通过IP和端口块映射NAT前IP的策略进行转换、进行远程用户拨号认证系统RADIUS中携带NAT后IP和端口块的对应、DPI解析RADIUS中的相关信息并转发给负载数据接入的RM2000模块,从而能够直接根据IP匹配用户身份证明UID,易于集成到实时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NAT444部署下用户数据溯源的方法的部署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集奥聚合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集奥聚合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02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话收线器
- 下一篇:异构系统下多应用的数据交互方法和数据交互系统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