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的增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76301.7 | 申请日: | 2015-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944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罗霞;付小哲;李宁求;黄志斌;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7/00 | 分类号: | C12N7/00;C12R1/93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郑莹 |
地址: | 51038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染性 坏死 病毒 isknv 增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的增殖方法。
背景技术
鳜鱼(Siniperca chuatsi)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特色养殖品种之一,而近年来由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引起的鳜虹彩病毒病给鳜鱼养殖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1997年,吴淑勤等首先在患病鳜鱼中发现了直径150nm的球形病毒,并认为是鳜鱼暴发性传染病的病原。1998年,何建国等通过回归感染进一步证明了该病毒的病原性,通过组织学研究发现鳜鱼脾脏和肾脏是其感染的主要器官,将其命名为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并通过主衣壳蛋白(MCP)基因等序列分析确定其为一种虹彩病毒。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ICTV)第八次报告,ISKNV是虹彩病毒科肿大细胞病毒属的代表种,其传染力强,发病率高达30%,致死率高达90%以上,可以感染近60种淡水和海水鱼,给鳜鱼、加洲鲈、乌鳢、美国红鱼、石斑鱼等海淡水鱼类养殖业造成了巨大威胁。自1994年以来,ISKNV给我国鳜鱼养殖业造成的平均年经济损失高达2亿元,是制约鳜鱼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
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主要手段,付小哲实验室建立了ISKNV敏感的鳜脑组织细胞系CPB,研制出细胞培养灭活疫苗。但如何以低成本生产获得高滴度病毒是疫苗制备的关键步骤。病毒接种方法有两种,同步接毒和异步接毒。同步接毒法是在细胞传代同时或不久接种毒种,进行培养,如猫、犬传染性肠炎疫苗(细小病毒);异步接毒法是在细胞形成单层后接种毒种,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细胞培养疫苗。目前多数病毒采用异步接毒法这种接毒方式。
罗维等在适合猪圆环病毒2生长的PK15均质细胞株的构建中发现异步接毒样品的 PCR 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且信号都较强,说明异步接毒比同步接毒要稳定,重复性较好,不会出现接不上毒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的增殖方法。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的增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ISKNV敏感的鳜脑组织细胞系CPB传代后培养20~96小时,使用胰酶消化细胞;
2)将消化后的CPB细胞转入含有5%v/v~10%v/v胎牛血清的L15培养液中,同时接种ISKNV;
3)28~32℃恒温培养接种后的鳜脑组织细胞系CPB 2d~12d,收获细胞并提取病毒核酸。
进一步的,上述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的低成本增殖方法中,步骤1)中ISKNV敏感的鳜脑组织细胞系CPB传代后培养时间为30h~60h。
进一步的,上述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的低成本增殖方法中,步骤2)中培养液中胎牛血清的添加量为5%v/v~8%v/v。
进一步的,上述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的低成本增殖方法中,步骤2)中按照MOI值为0.85~2.3接种ISKNV 。
进一步的,上述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的低成本增殖方法中,步骤3)中恒温培养,观察CPE达80%以上时收获细胞并提取病毒核酸。
进一步的,上述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的短时间增殖方法中,步骤1)中ISKNV敏感的鳜脑组织细胞系CPB传代后培养时间为20h~40h。
进一步的,上述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的短时间增殖方法中,步骤2)中培养液中胎牛血清的添加量为8%~10%v/v。
进一步的,上述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的短时间增殖方法中,步骤2)中按照MOI值为30~45接种ISKNV。
进一步的,上述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的短时间增殖方法中,步骤3)中恒温培养,观察CPE达80%以上时收获细胞并提取病毒核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763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