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铁通信的干扰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74342.2 | 申请日: | 2015-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401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龚晓峰;刘奇琦;张继宏;李晶晶;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大公博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4 | 分类号: | H04W24/04;H04W24/08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杨俊华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铁通信 门限 干扰检测 干扰信号 相似系数 频段 相似度对比 记录信号 快速检测 模板对比 频谱扫描 下行频段 消除干扰 有效措施 重要意义 上下行 高铁 索引 存储 截止 运营 维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铁通信的干扰检测方法。包括步骤:(1)提取GSM‑R的上、下行频段的背噪门限;(2)存储高铁通信频段模板;(3)提取模板的最大值、最小值曲线;(4)计算N帧频谱扫描数据的最大值曲线,提取大于背噪门限的信号,记录信号个数与每个信号的起始、截止索引;(5)对提取的每个信号,分别与模板的最大值、最小值曲线的相应位置进行相似度对比,计算出相似系数MaxCorr、MinCorr;(6)若相似系数MaxCorr、MinCorr均小于设定的门限,则认为该信号是干扰信号或信号受到干扰。本发明根据高铁通信上下行频段特征,将信号与模板对比,可快速检测出干扰信号,以便于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消除干扰,对维护高铁正常运营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铁通信的干扰检测方法,属于无线电监测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始于2004年的中国铁路长远规划,开通的第一条真正意义的高速铁路是2008年8月1日开通运营的350公里/小时的京津城际高速铁路。为了解决列车在如此高速运行下通信的问题,引入了GSM-R系统。GSM-R(GSM-Railway)系统是专门为铁路通信设计的综合专用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专用于铁路的日常运营管理。
GSM-R系统有专用的无线电频段,工作频段为885MHz~889MHz(上行频段,移动台发,基站收)、930MHz~934MHz(下行频段,基站发,移动台收)。GSM-R每个频点间隔为200kHz,频点序号999~1019,其中999和1019两个频点作为隔离保护频点,在实际应用中未被使用。
GSM-R通信系统正常运行必须依赖于良好的频率使用环境。由于无线电技术与应用不断创新和发展,无线电频谱资源日益紧张,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无线电台站数量日益庞大,空中电磁环境日趋复杂。近年来,GSM-R系统频率受到干扰的事件时有发生,已经影响到GSM-R系统的正常使用,危及铁路运输安全,迫切需要加强无线电管理,维护好空中电波秩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铁通信的干扰检测方法,解决GSM-R系统频率受到干扰而不能正常使用的问题。通过对监测数据分析处理,发现潜在干扰,以便于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消除干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铁通信的干扰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提取GSM-R的上、下行频段的背噪门限;
(2)存储高铁通信频段模板;
(3)提取模板的最大值、最小值曲线;
(4)计算N帧频谱扫描数据的最大值曲线,并根据步骤(1)中的背噪门限,提取大于背噪门限的信号,记录信号个数与每个信号的起始、截止索引;
(5)对提取的每个信号,分别与模板的最大值、最小值曲线的相应位置进行相似度对比,计算出相似系数MaxCorr、MinCorr;
(6)若相似系数MaxCorr、MinCorr均小于设定的门限,则认为信号与模板不相似,该信号是干扰信号或信号受到干扰,根据信号的起始、截止索引与扫描步进,即可计算出该干扰信号的中心频率与带宽;
(7)重复步骤(5)~(6)。
具体地,所述上、下行频段的背噪门限的提取方法为:选取M帧频谱扫描数据,取其均值,根据上下行频段将该均值分别与上、下行浮动门限相加,即为上、下行频段的背噪门限。
进一步地,所述模板采用二维数组结构,记为Signal_template[Count][Level],其中,Count表示一次频谱扫描数据的个数,Level表示信号可能的电平范围内的电平个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大公博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大公博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743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