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门、智能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72500.0 | 申请日: | 2015-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947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杨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尼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门控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门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门、智能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门,是指在传统的防盗安全门的基础上,以智能系统主机为载体,在传统防盗安全门的功能上,实现诸多智能化功能的防盗门。
然而,现有的智能门,锁在门外时,无法通过猫眼解决房间无人,又没带钥匙时无法开门的问题。其原因在于,现有的智能门的猫眼,只能监控门外的视频,不能转发开锁信息。例如,猫眼监控到视频时,只会记录存储,等待房间的人查看视频。如果房间无人,又没带钥匙,被锁在门外时,就无法开门。因此现有的智能门,无法消除被锁在门外的窘境,无法实现家居智能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门,旨在解决现有的智能门,锁在门外时,无法通过猫眼解决房间无人,又没带钥匙时无法开门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智能门,包括门锁,所述智能门还包括:
接收开锁指令,转发所述开锁指令至控制装置的猫眼;
连接所述门锁,检测是否接收到开锁指令,当接收到所述开锁指令时,控制所述门锁开启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门控制系统,包括上述的智能门,还包括:
通过预先配置的猫眼设备标识与所述猫眼建立网络通信连接,发送所述开锁指令的移动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一种基于上述的智能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所述猫眼检测是否响铃,当响铃时,启动门内录像,当启动门内录像的时间到达预设时间,且没检测到门内录像中人向门口移动的事件时,生成开锁事件,并向所述移动终端推送所述开锁事件,或者,当启动门内录像的时间到达预设时间,且没检测到所述门锁的触控操作时,生成开锁事件,向所述移动终端推送所述开锁事件;
所述猫眼启动门外录像和录音,生成所述门外录像的视频和音频;
所述移动终端接收所述开锁事件,获取并播放所述猫眼生成的所述门外录像的视频和音频,当指定开锁时,生成开锁指令;
所述移动终端所述通过预先配置的猫眼设备标识与所述猫眼建立网络通信连接,发送所述开锁指令;
所述猫眼接收所述开锁指令,转发所述开锁指令至控制装置的猫眼;
所述控制装置,检测是否接收到开锁指令,当接收到所述开锁指令时,控制所述门锁开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接收开锁指令,转发所述开锁指令至控制装置的猫眼,连接所述门锁,检测是否接收到开锁指令,当接收到所述开锁指令时,控制所述门锁开启的控制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智能门,锁在门外时,无法通过猫眼解决房间无人,又没带钥匙时无法开门的问题。使得用户无需钥匙,也能通过猫眼,转发所述开锁指令至控制装置,控制门锁开启,从而增强了门的智能化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控制系统较佳的样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S403的实现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控制系统中在实际应用中较佳的实现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的结构框图,详述如下:
该智能门包括门锁,还包括:
接收开锁指令,转发所述开锁指令至控制装置的猫眼;
连接所述门锁,检测是否接收到开锁指令,当接收到所述开锁指令时,控制所述门锁开启的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向所述猫眼发送开锁成功信息。
其中,所述猫眼还用于接收所述开锁成功信息。
其中,所述猫眼与所述控制装置之间,采用无线通信模式建立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式包括蓝牙通信模式、无线局域网通信模式、红外线通信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尼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尼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725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