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光伏充电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510072451.0 | 申请日: | 2015-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00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峰;冯文俊;解蕾;杨嘉俊;廖强强;仲隽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英同电气有限公司;上海电力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35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 31241 | 代理人: | 屠轶凡 |
地址: | 20012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充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网领域的一种智能光伏充电系统。
技术背景
随着并网问题的解决和太阳能发电成本的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工厂考虑在屋顶安装光伏电站,一方面满足自己用电需求,另一方面多余的光伏电力还可以卖给国家电网公司。而光伏电力无论是离网发电还是并网发电都存在间歇性和稳定性问题,如何解决光伏电力的间歇性和稳定性问题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光伏充电系统,其有效地保证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平稳出力,大幅提高光伏的利用效率。
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光伏充电系统,包括光伏发电系统和若干充电桩,其特征在于:
所述智能光伏充电系统电路上还设有蓄电池储能回路;
所述光伏发电系统包括若干光伏组件、光伏逆变器,以及用于将各所述光伏组件与所述光伏逆变器的直流端连接的直流汇流箱,所述光伏逆变器的交流端连接380V母线;
各所述充电桩连接所述380V母线;
所述蓄电池储能回路包括储能电池组,以及用于将所述储能电池组与所述380V母线连接的双向变流器。
进一步的,所述光伏发电系统与所述380V母线之间,所述蓄电池储能回路与所述380V母线之间,各所述充电桩与所述380V母线之间均设有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光伏充电系统380V母线上还连接有电能计量芯片,所述电能计量芯片连接所述光伏发电系统上的直流汇流箱和所述述蓄电池储能回路上的储能电池组。
采用了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光伏充电系统的技术方案,包括光伏发电系统、若干充电桩和蓄电池储能回路;所述光伏发电系统包括若干光伏组件、光伏逆变器,以及用于将各所述光伏组件与所述光伏逆变器的直流端连接的直流汇流箱,各所述充电桩连接所述380V母线,所述光伏逆变器的交流端连接380V母线;所述蓄电池储能回路包括储能电池组,以及用于将所述储能电池组与所述380V母线连接的双向变流器。其技术效果是:有效地保证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平稳出力,大幅提高光伏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智能光伏充电系统的接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光伏充电系统,包括光伏发电系统7和蓄电池储能回路8。
光伏发电系统7包括若干光伏组件1、光伏逆变器3,以及用于将,每个光伏组件1与所述光伏逆变器3的直流端连接的直流汇流箱2,光伏逆变器3的交流端连接380V母线;
蓄电池储能回路8包括储能电池组4,以及用于将储能电池组4与380V母线连接的双向变流器5。
光伏组件1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能,并通过直流汇流箱2汇聚;光伏逆变器3将直流汇流箱2所汇聚的光伏组件1的直流电能转化为和电网同频率同电压幅值的正弦波电流,接入380V母线。
储能电池组4通过双向变流器5接入380V母线。
每个充电桩9均接入380V母线。
光伏发电系统7与380V母线之间,蓄电池储能回路8与380V母线之间,每个充电桩9与380V母线之间均设有开关。
380V母线上还连接有电能计量芯片6,电能计量芯片6连接光伏发电系统7上的直流汇流器2和蓄电池储能回路8上的储能电池组4。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在常规光伏发电系统的基础上增加蓄电池储能回路8,当电能计量芯片6计量到太阳能发电量大于充电桩9充电的负荷时,多余的电能中的一部分电能储存在储能电池组4内;当电能计量芯片6计量到太阳能发电量小于充电桩9的负荷时,不足的电能可通过储能电池组4的放电补足。光伏发电系统7和蓄电池储能回路8互补是通过位于光伏发电系统7与380V母线之间,蓄电池储能回路8与380V母线之间,各充电桩9与380V母线之间的开关实现的。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光伏发电系统7与蓄电池储能回路8的综合利用,更为高效地利用太阳能所发电量,调节方式更为灵活,光伏发电系统7的发电和蓄电池储能回路8的可控充放电对保证了蓄电池储能回路8的使用寿命。
采用电池储能技术不但可以有效地解决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平稳出力,还可以大幅提高光伏的利用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英同电气有限公司;上海电力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英同电气有限公司;上海电力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724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