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空心板铰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71804.5 | 申请日: | 2015-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74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薛兴伟;包龙生;宋福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19/12 | 分类号: | E01D19/12;E01D21/00;E01D101/26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空心 板铰缝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空心板铰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空心板梁桥是小跨径桥梁10~20m最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多数以简支梁为主,适合工厂化批量生产,装配式施工。断面由多块空心板组成,板间设置铰缝,空心板架设完毕后,铰缝同桥面现浇层混凝土一并浇筑后,多块空心板、铰缝及桥面现浇层形成一个整体,承受汽车等荷载。
然而,现有空心板梁桥经常出现铰缝的破坏,程度较轻的,企口缝混凝土与空心板侧壁相分离,雨水大量渗透并轻微侵蚀混凝土;程度严重的,铰缝处混凝土已经完全脱落,受水严重侵蚀,空心板失去横向连接能力,出现单板受力现象。铰缝破坏的根本原因主要是有:1、空心板之间铰缝间距过小,位于铰缝下缘的铰缝最窄处仅有1cm宽,该缝隙只能填充水泥浆;铰缝企口处仅有11cm宽,整个铰缝混凝土无法有效振捣,施工质量难以保证;2、铰缝和桥面现浇层混凝土浇筑后,与空心板一并受力,但是传统铰缝设计中,仅在铰缝中部配置有简单的铰接钢筋,纵桥向不具备抗弯和抗裂的作用。桥梁投入使用后,在汽车荷载和混凝土收缩徐变差异的作用下,将在纵桥向发生的超出混凝土极限的拉应力而导致铰缝的开裂;3、铰缝钢筋仅起到铰接作用,在汽车荷载作用下,将在横桥向产生超出混凝土极限的拉应力而导致横桥向的开裂。
传统铰缝因为其构造上的缺陷,导致在投入使用后必然的开裂而失效。因此需要一种新型构造保证装配式空心板桥的受力与安全。
现有技术中,发明CN201410215365,预制空心板侧面预埋钢筋仅能实现铰缝的铰接功能,不能让空心板间形成整体、共同受力,无法抵抗汽车荷载和收缩徐变差异在纵桥向和横桥产生拉应力。
现有技术中,发明CN101644032A,针对的是对既有空心板桥的加固,能部分解决空心板桥在纵向上的受力,但未能解决横向受力,同时板间缺乏空心板间有效连接措施,难以保证横向整体受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空心板铰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有效解决现有铰缝因构造缺陷引起损坏桥梁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空心板铰缝结构,包括多块空心板;空心板间设置的铰缝;空心板和铰缝上面的桥面现浇层;所述空心板侧面预埋有横向抗弯钢筋及横向搭接钢筋;所述空心板顶面预埋有锚固钢筋;所述空心板侧面及顶面涂刷有化学粘结剂;所述铰缝内布置有纵向抗弯钢筋和箍筋;所述桥面现浇层下缘布置有桥面纵向筋和桥面横向筋。
所述铰缝横桥向宽度K的范围为:20cm≤K≤60cm;
所述锚固钢筋的钢筋直径为12~16mm,纵桥向间距为10~20cm;
所述横向搭接钢筋的钢筋直径为12~16mm,纵桥向间距为10~20cm;
所述横向抗弯钢筋的钢筋直径根据横向受力确定,纵桥向间距为8~15cm;
所述纵向抗弯钢筋的钢筋数量及直径根据纵向受力确定,可单层或多层布置,横桥向间距为8~15cm;
所述箍筋直径为12~16mm,纵桥向间距为10~20cm。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新型空心板铰缝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利用模板浇筑混凝土空心板,浇筑时预埋空心板的两侧面的横向搭接钢筋和横向抗弯钢筋,在空心板的顶面预埋锚固钢筋,得预制空心板;
S2、在步骤S1所得的预制空心板侧面和顶面涂刷化学粘结剂;
S3、将步骤S2所得的空心板逐块吊装就位后,将铰缝横向抗弯钢筋对应焊接,对应绑扎纵向抗弯钢筋和箍筋、按照一定间距布置桥面现浇层的桥面纵向筋和桥面横向筋;
S4、在铰缝下布置模板后,浇筑铰缝和桥面现浇层混凝土,浇筑期间采用振捣棒振捣密实;待混凝土满足设计强度的80%后拆模,完成铰缝2构造的施工。
其中,所述的步骤S2中化学粘结剂为环氧树脂。
其中,所述步骤S3中横向抗弯钢筋对应焊接,可采用单面焊或者双面焊,单面焊焊接长度不小于10倍d,双面焊焊接长度不小于5倍d,d为钢筋直径。
其中,所述步骤S3中桥面纵向筋和桥面横向筋的钢筋直径均为12~16mm,组成10×10~20×20cm的钢筋网形式。
其中,所述步骤S4中浇筑的铰缝及桥面现浇层混凝土为微膨胀钢纤维混凝土,其中钢纤维的体积含量为总混凝土体积的1%~3.5%,膨胀剂按总重量百分的1.5~1.8%添加。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718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