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场可调控低频隔声结构及隔声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70456.X | 申请日: | 2015-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81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钱炜;王晓乐;李龙光;黄震宇;叶杰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10K11/172 | 分类号: | G10K11/172;G10K11/162;G10K11/168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张宁展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场 调控 低频 结构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频隔声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磁场可调控低频隔声结构及隔声材料。
背景技术
通过插入材料来阻隔噪声的传播路径或者吸收消耗噪声的能量,使通过材料后的声能量减小的方法,叫做隔声。通常用隔声量来描述材料本身固有的隔声能力,其定义为:噪声通过材料前后的声能量比,即入射声能与透视声能之比取对数得到的分贝数,又称为传递损失,常用符号R或者TL(dB)表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进程高速发展,在带来了高经济效益的同时造成了严重的噪声污染,其中低频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最为严重。主要损伤人体的听觉系统以及神经系统。低频噪声的来源主要包括电梯,变压器,中央空调以及交通噪声。根据经典的质量定理,对于传统隔声材料高频域的隔声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但对于低频声波的衰减效果较差,能量衰减缓慢,穿透力强,传播距离远,导致对于低频声波的隔声降噪成为一个尚未解决的棘手的工程难题。
2000年的Science期刊上,刘正猷等人首次提出了局域共振型声子晶体的概念。文中提出用硅胶包覆铅球按照简单立方晶格排列在环氧树脂基体中,理论和实验都证明了这一结构具有400Hz左右的低频带隙,比相同尺寸的Bragg散射型声子晶体的第一带隙频率降低了两个数量级。这一发现实现了小尺寸控制大波长,对解决低频振动噪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根据安培定理,通电导线周围会产生磁场,实验中经常使用通电线圈产生具有梯度的非匀强磁场,非匀强磁场作用在磁性质量单元上会产生一个力,这个力会改变磁性质量单元的位置和软性材料的受张力情况,从而改变整个弹性体的等效刚度,进而影响磁性质量单元的振动情况以及低频域的隔声峰值频率范围。
磁性材料按照磁化后去磁的难易程度,可分为软磁性材料和硬磁性材料。硬磁材料是指磁化后不易退磁而能长期保留磁性的一种材料。常用的永磁材料有稀土永磁材料、金属永磁材料、铁氧体永磁材料。
现有的低频隔声超材料,其物理特性一经定型便无法更改,均只能对低频声波的某一频段进行有效隔绝,难以适用于复杂多变的外界噪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磁场可调控低频隔声结构及隔声材料,可以人为隔离某一任意低频段的噪声影响,即能够选择性地主动对低频噪音进行衰减,高效且易于实现。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磁场可调控低频隔声结构,其特点在于,包括:四周封闭、且中部具有通孔的基体、嵌入在该基体的通孔内的磁性质子、以及附着在所述的基体与磁性质子缝隙之间的软性材料,该软性材料分别与所述的基体、磁性质子固定连接。
所述的基体是由杨氏模量大于1Gpa的硬质材料制成。
所述的软性材料层是由杨氏模量小于1Gpa的软性材料制成。
所述的软性材料是硅橡胶或丁苯橡胶。
所述的磁性质子是由硬磁材料或软磁材料制成。
所述的基体与软性材料层的厚度一致,且在1mm-10mm之间。
所述的磁性质子的半径不超过10mm。
一种磁场可调控低频隔声材料,由一个或多个上述的磁场可调控低频隔声结构周期性排列组成。
外部磁场由通电线圈或永磁体产生,可以通过改变线圈的空间结构,通电电流大小方向或者永磁体的位置来改变磁场的梯度。通过调节外界磁场的梯度大小,可以改变弹性体的等效弹性系数,从而改变了本发明的共振频率,进而改变反共振即高隔声量处的峰值频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有益效果:
1)能够选择性地对低频噪音进行主动衰减,方便地通过调整外加磁场大小或永磁体的位置,改变高隔声量的频段。
2)通过调节磁性材料的重量与磁化强度,可以调节隔声量峰值频段移动的效率。
3)结构设计简单,易于批量化加工和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磁场可调控低频隔声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外加磁场强度B的方向平行于永磁体所受的力F的方向时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等效物理模型。
图4是不同磁场大小时的样品隔声量曲线频谱图。
图5是麦克风驻波管法测试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704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