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并行收发构建系统及其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70403.8 | 申请日: | 2015-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606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张必勇;朱二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创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樊昕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并行 收发 构建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建系统及其构建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并行收发构建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在多设备的通信系统中设备之间的通信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但基本流程也具有相似性。当前在设备进行通信时需要针对不同的设备实现不同的通信策略,当系统中存在多个设备彼此需要进行数据交互时,实现起来将很复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并行收发构建系统及其构建方法,其实现对不同设备的抽象,不同设备都可以快速实现通信数据交互。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并行收发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处理模块,用于系统的初始化、条件判断等操作,完成系统运行前的准备工作;
激励模块,主要用于主动向另一个节点发送请求,激励对方产生响应的应答操作;
应答模块,主要用于响应激励模块发送的命令,依据不同的命令以不同的发送进行响应;
控制模块,决定传入的数据的处理方式;
匹配模块,用于匹配当前的数据属于的激励类型;
处理模块,用于依据匹配模块的匹配结果进行后续的操作。
优选地,所述激励模块、应答模块都与预处理模块、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与匹配模块连接,匹配模块与处理模块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并行收发构建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依据当前设备关心的数据源构建激励模型中的用例数据;
步骤二:依据当前设备构建的激励模型中的用例数据构建应答模型中的用例数据;
步骤三:实现用例数据的处理逻辑,依据用例中设计的命令和应答数据进行应答或与目标机构建新的激励应答模型通信系统;
步骤四:运行系统中的所有设备,用例处理逻辑自动检索用例数据,等待激励数据的命令,当系统中存在多个激励应答模型时,多个设备间将实现并行的数据收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一,本发明依据用例处理逻辑以及用例数据简化了设备通信的复杂度。二,本发明抽象了不同设备的通信数据处理逻辑,在本发明系统中任一间设备都是可通信的。三,本发明实现多设备通信,实现设备间数据的并行收发,提高了通信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并行收发构建系统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并行收发构建系统包括:
预处理模块,用于系统的初始化、条件判断等操作,完成系统运行前的准备工作;
激励模块,主要用于主动向另一个节点发送请求,激励对方产生响应的应答操作;
应答模块,主要用于响应激励模块发送的命令,依据不同的命令以不同的发送进行响应;
控制模块,决定传入的数据的处理方式,如直接将数据发送到匹配模块,或者开启新的激励应答交互;
匹配模块,用于匹配当前的数据属于的激励类型;
处理模块,用于依据匹配模块的匹配结果进行后续的操作。
激励模块、应答模块都与预处理模块、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与匹配模块连接,匹配模块与处理模块连接。
本发明并行收发构建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依据当前设备关心的数据源构建激励模型中的用例数据;
步骤二:依据当前设备构建的激励模型中的用例数据构建应答模型中的用例数据;
步骤三:实现用例数据的处理逻辑,依据用例中设计的命令和应答数据进行应答或与目标机构建新的激励应答模型通信系统;
步骤四:运行系统中的所有设备,用例处理逻辑自动检索用例数据,等待激励数据的命令,当系统中存在多个激励应答模型时,多个设备间将实现并行的数据收发。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创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创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704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NAT穿透方法
- 下一篇:设备信息获取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