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串行干扰抵消检测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68208.1 | 申请日: | 2015-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18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思源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5/03 | 分类号: | H04L25/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串行 干扰 抵消 检测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串行干扰抵消检测方法及系统,属于多用户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1986年Verdu 提出最大似然序列检测算法,即最优检测算法,该检测算法在AWGN 信道中具有最好的性能,在理论上对每个用户都能获得最小的误码率,是最佳的检测方案;但是该检测算法的运算复杂度随用户数的增加呈指数增长,计算量过大,因此实现起来非常困难,所以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次优的多用户检测技术上;其为串行干扰抵消检测技术做了一定的铺垫;串行干扰抵消检测技术是在接收信号中对用户逐个进行判决,进行幅度恢复后,将该用户信号产生的多址干扰从接收信号中减去,并对剩下的用户再次进行判决,如此循环操作,直至消除所有的多址干扰。现有的串行干扰抵消检测器结构比较简单,但其检测性能比较差,且误码率比较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低误码率,高性能的串行干扰抵消检测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的串行干扰抵消检测系统,包括接收机输出端;及与接收机输出端电连接的串行干扰抵消检测系统;所述串行干扰抵消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器,及与检测器输出端电连接匹配滤波器,及与匹配滤波器输出端电连接的判决系统;及与判决系统电连接的幅度估计系统;所述幅度估计系统输出端电连接抵消系统;所述检测器输出端直接电连接抵消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串行干扰抵消检测系统可以设置为多级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器为传统检测器。
进一步地,所述抵消系统由叠加器构成。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串行干扰抵消检测方法,利用所述的串行干扰抵消检测系统,在第一级检测之前,先将接收信号按接收功率降序排列,然后用传统检测器检测出最强信号S1,配合匹配滤波器对S1 做硬判决。接着恢复出对用户信号的估计值S?1 (t),最后将S?1 (t)从 r(t)中消除,得到已被部分消除了MAI 的接收信号r (1) (t)。通过第一级的处理,得到了对信号最强用户的硬判决和去除了该最强用户产生的多址干扰的接收信号;多级结构将上一级的输出信号作为下一级的输入信号,重复检测和估计的循环操作,逐步消除接收信号中的多址干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串行干扰抵消检测系统,只是在传统检测器的基础上附加了少量模块,其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误码性能优于传统检测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串行干扰抵消检测系统,包括接收机输出端;及与接收机输出端电连接的串行干扰抵消检测系统;所述串行干扰抵消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器,及与检测器输出端电连接匹配滤波器,及与匹配滤波器输出端电连接的判决系统;及与判决系统电连接的幅度估计系统;所述幅度估计系统输出端电连接抵消系统;所述检测器输出端直接电连接抵消系统。
其中,所述串行干扰抵消检测系统可以设置为多级结构;所述检测器为传统检测器;所述抵消系统由叠加器构成。
由于匹配滤波器、判决系统和幅度估计系统在现有技术中的普通SIC检测器已经应用得比较广泛,在此不再详述其具体电路。
在接收信号中对用户逐个进行判决,进行幅度恢复后,将该用户信号产生的多址干扰从接收信号中减去,并对剩下的用户再次进行判决,如此循环操作,直至消除所有的多址干扰。
工作时,在第一级检测之前,先将接收信号按接收功率降序排列,然后用传统检测器检测出最强信号S1,配合匹配滤波器对S1 做硬判决。接着恢复出对用户信号的估计值S?1 (t),最后将S?1 (t)从 r(t)中消除,得到已被部分消除了MAI 的接收信号r(1) (t)。通过第一级的处理,得到了对信号最强用户的硬判决和去除了该最强用户产生的多址干扰的接收信号;多级结构将上一级的输出信号作为下一级的输入信号,重复检测和估计的循环操作,逐步消除接收信号中的多址干扰。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思源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思源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682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密码重置方法、装置和系统
- 下一篇:身份证信息获取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