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气工程用防潮绝缘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61771.6 | 申请日: | 2015-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2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颜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欢颜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39/00 | 分类号: | C08L39/00;C08L23/22;C08L63/00;C08L77/00;C08L23/16;C08L23/06;C08L15/00;C08K13/04;C08K7/14;C08K3/36;C08K3/22;C08K3/34;C09J175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围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气工程 防潮 绝缘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气工程用防潮绝缘材料,属于电气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按国家标准GB2900.5规定绝缘材料的定义是:“用来使器件在电气上绝缘的材料”。也就是能够阻止电流通过的材料。它的电阻率很高,通常在10^9~10^22Ω·m的范围内。如在电机中,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将匝间隔离并与接地的定子铁芯隔离开来,以保证电机的安全运行。
目前电力产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电器产品已经普及到各个行业。电器产品的绝缘要求是非常高的,虽然市场上现有表面绝缘材料品种很多,性能比较单一,其用途针对性很强,还不能做到防潮、防腐、耐高温、绝缘的要求,绝缘材料的绝缘等级不够,限制着电器、电机行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用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电气工程用防潮绝缘材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电气工程用防潮绝缘材料,包括内层和外层,内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石英砂10-16份、氧化铝16-22份、聚烯丙胺树脂16-22份、二甲基甲酰胺3-9份、丁基橡胶1-4份和纳米级二氧化硅3-9份,外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环氧树脂15-22份、聚酰胺树脂10-17份、玻璃纤维20-28份、三元乙丙橡胶2-6份、2-巯基苯并咪唑0.5-1.2份、纳米氧化锌1-4份、氮化硅10-18份、氢化丁腈橡胶2-9份、氮化铝5-11份和聚乙烯5-11份。
所述的电气工程用防潮绝缘材料,所述内层与外层的重量比为1:3-4。
所述的电气工程用防潮绝缘材料,所述氧化铝与聚烯丙胺树脂的重量比为1:1。
所述的电气工程用防潮绝缘材料,所述氮化铝与聚乙烯的重量比为1:1。
所述的电气工程用防潮绝缘材料,所述内层和外层由黏合剂通过热压黏合而成。
所述的电气工程用防潮绝缘材料,所述黏合剂由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和硅油组成。
所述的电气工程用防潮绝缘材料,所述黏合剂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聚氨酯10-16份、聚丙烯酸酯10-16份和硅油2-6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防潮绝缘材料由内层和外层构成,外层各组分共同作用达到防潮作用,纳米氧化锌可形成致密的膜防止进水,玻璃纤维不仅改善了材料的强度,并且与环氧树脂和聚酰胺树脂共同作用,形成疏水层;内层的各组分共同作用使得材料具有稳固的绝缘性能。
经检测,本发明的绝缘材料浸水后绝缘电阻为4.5-5.2╳107Ω,弯曲强度为120-128MPa,压缩强度为120-128MPa,平行层向击穿电压为40-48KV。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电气工程用防潮绝缘材料,包括内层和外层,内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石英砂10份、氧化铝16份、聚烯丙胺树脂16份、二甲基甲酰胺9份、丁基橡胶1份和纳米级二氧化硅9份,外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环氧树脂15份、聚酰胺树脂17份、玻璃纤维20份、三元乙丙橡胶2份、2-巯基苯并咪唑0.5份、纳米氧化锌1份、氮化硅18份、氢化丁腈橡胶2份、氮化铝5份和聚乙烯5份。
所述内层与外层的重量比为1:3,且由黏合剂通过热压黏合而成。所述黏合剂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聚氨酯10份、聚丙烯酸酯10份和硅油6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电气工程用防潮绝缘材料,包括内层和外层,内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石英砂16份、氧化铝22份、聚烯丙胺树脂22份、二甲基甲酰胺3份、丁基橡胶4份和纳米级二氧化硅3份,外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环氧树脂22份、聚酰胺树脂10份、玻璃纤维28份、三元乙丙橡胶6份、2-巯基苯并咪唑1.2份、纳米氧化锌4份、氮化硅10份、氢化丁腈橡胶9份、氮化铝11份和聚乙烯11份。
所述内层与外层的重量比为1:4,且由黏合剂通过热压黏合而成。所述黏合剂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聚氨酯16份、聚丙烯酸酯16份和硅油2份。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欢颜电气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欢颜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617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