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型化叠层片式三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55306.1 | 申请日: | 2015-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792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梁启新;付迎华;赖定权;朱圆圆;陈玲琳;马龙;陈基源;陈鑫;齐治;张美蓉;魏晓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麦捷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H7/00 | 分类号: | H03H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18 | 代理人: | 刘海军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小型化 叠层片式三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三工器,特别是一种小型化的叠层片式三工器,可用于移动电话、平板电脑以及其他各种通讯设备中。
背景技术
低温共烧陶瓷(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LTCC)技术是一种令人瞩目的多学科交叉的整合组件技术,以其优异的电子、机械、热力特性已成为未来电子元件集成化、模组化的首选方式。广泛应用于通信、汽车、和医疗器械等领域。以LTCC技术为基础设计和生产的射频微波元件和模块包括巴伦滤波器、滤波器、多工器、双工器、天线、耦合器、巴伦、接收前端模组、天线开关模组等。因其具有高品质因数、高稳定性、高集成度等优点,随着现代电子设备向小型化、高频化方向不断发展,它们已经大量运用于小型化电子设备,特别是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电子阅读器等便携式电子设备。
在移动通信领域,手机功能越来越多,其所需要整合的频带与讯号也越来越广,在手机设计中,可以采用分立的多工器处理不同频段的输入信号,或将多工器集成于天线开关模组(ASM)或手机射频前端(FEM)中,无论那种形式的多工器,其产品体积都比较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多工器体积较大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化叠层片式三工器,其采用集总参数设计的特殊结构,由二级双工器级连而成,第一级双工器主要分离出高频段信号,第二级双工器则是将低频段信号和中间频段信号进行分离。本三工器采用叠层片式结构,采用LTCC成型技术集成到同一元件中,然后利用900℃左右低温共烧而成。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型化叠层片式三工器,三工器包括基体、设置在基体外侧四周的接线端头和设置在基体内部的电路层,所述的接线端头包括接地端口、公共端口P2、高频段输入/输出端口P4、中间频段带通输入/输出端口P6和低频段输入/输出端口,所述的基体内部的电路层呈叠层结构,电路层设有八层:
第一层,在陶瓷介质基板上印制有四块相互绝缘金属平面导体,分别为第一电容基片、第一假引出端、第二电容基片、第三电容基片和第四电容基片,第一内部端点连接第三电容基片上,且第一内部端点与接地端口电连接,第一假引出端与接地端口电连接,第二电容基片和第三电容基片之间通过金属线连接在一起,第三电容基片上连接有第二内部端点,第二内部端点与公共端口P2电连接,第四电容基片上连接有第三内部端点,且第三内部端点与高频段输入/输出端口P4电连接;
第二层,在陶瓷介质基板上印制有六块相互绝缘金属平面导体,分别为第六电容基片、第七电容基片、第八电容基片、第九电容基片、第十电容基片、第十一电容基片和第二假引出端,第十电容基片和第十一电容基片通过金属导体电连接,第九电容基片独立设置,第二假引出端与接地端口电连接,第七电容基片上连接有第四内部端点,且第四内部端点与中间频段带通输入/输出接口P6电连接,第六电容基片上连接有第五内部端点,且第五内部端点与接地端口电连接;
第三层,在陶瓷介质基板上印制有三块相互绝缘的金属平面导体,分别为第十二电容基片、第十三电容基片、第十四电容基片、第十五电容基片和第十六电容基片,第十二电容基片和第十三电容基片通过金属导体电连接,第十四电容基片和第十五电容基片通过金属导体电连接,第十六电容基片上连接有第六内部端点,且第六内部端点与低频段输入/输出端口P8电连接;
第四层,在陶瓷介质基板上印制有五个相互绝缘金属平面导体,分别为第十七电容基片、第十八电容基片、第十九电容基片、第二十电容基片和第三假引出端,第三假引出端与接地端口电连接,第十七电容基片上连接有第七内部端点,且第七内部端点与接地端口电连接;
第五层,在陶瓷介质基板上仅印制有一个金属平面导体,为第二十一电容基片;
第六层,在陶瓷介质基板上印制有三个相互绝缘电感线圈,分别为第一电感线圈、第二电感线圈、第三电感线圈和第四电感线圈,第一电感线圈呈“U”形,其两端分别为第八内部端点和第九内部端点,第二电感线圈呈“U”形,其两端分别为第十内部端点和第十一内部端点,第三电感线圈和第四电感线圈均呈“U”形,第三电感线圈和第四电感线圈的一端分别通过金属导体电连接,此处为第十二内部端点,第三电感线圈的另一端为第十三内部端点,第四电感线圈的另一端为第十四内部端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麦捷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麦捷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553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传导冷却超导磁体的超导开关
- 下一篇:光伏逆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