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增强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54569.0 | 申请日: | 2015-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71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沈锦优;江心白;娄帅;王连军;陈丹;李健生;孙秀云;韩卫清;刘晓东;张丽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强 上流 式厌氧 污泥 反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增强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中,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因具有容积负荷率高、剩余污泥少、动力消耗少、生物脱毒作用和改善废水可生化性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其中,目前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高效厌氧反应器是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然而,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及种类日益增加,废水处理需求随之增大。在UASB体系中,可实现硝基芳香族化合物、氯代有机物等难降解氧化态污染物的还原降解。然而,应用于含难降解氧化态污染物还原预处理的UASB系统存在启动时间长、系统易酸化、还原速率低、电子供体消耗量大等问题,其应用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近年来,生物电化学体系(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BES)因其出众的污水处理效率及能够同时回收污水中能源的特性,被国内外研究者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研究发现,利用BES阴极电位可调控的特性,BES阴极区域的还原反应可定向发生,因此BES系统可达到较传统UASB更高的还原效率,并可减少共基质的消耗量。
常规BES多为双室型生物电化学反应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阴阳两极距离较大,导致反应器内阻增加,影响反应器的性能;购买及维护用于分隔阴阳两个电极室的离子交换膜成本较高。此外,如若进一步放大反应器,则阴阳极距离进一步增大,不利于质子和电子传递,且内阻增加,不利影响更加显著;同时大规模的使用离子交换膜将进一步增加反应器构建成本。这些因素极大地限制了双室型BES的扩大化及工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增强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将BES技术直接引入成熟的UASB系统,构建电增强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UASB-BES),以期实现难降解工业废水的强化还原预处理。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电增强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UASB和电极组,电极组包括电极上部支架、电极下部支架和N个电极,N≥1,电极组置于UASB的污泥反应区,N个电极之间其顶部通过电极上部支架连接固定,底部通过电极下部支架连接固定,电极下部支架固定在UASB底部。
上述UASB外壁还设有电极导线出口,电极组的导线从电极导线出口伸出。
上述电极的阳极材料为装载铁刨花的圆筒状钛篮,阴极材料为包裹石墨毡的圆筒状304不锈钢网,阳极材料插入圆筒状阴极材料内;电极组中的电极排布方式为直线形或环形。
上述电极组中的电极排布方式优选环形排布。
上述电极上部支架和电极下部支架均不导电。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1)本发明所述的反应装置内,厌氧生物还原过程经由电场强化,具有高效性和定向性,有效避免了中间有毒代谢产物的积累,提高了厌氧处理效率。
(2)本发明所述的反应装置以成熟的UASB技术为基础进行改进,直接引入电化学控制系统,改进后的反应装置具有结构紧凑、安装使用维修方便、成本低、易于工程放大的特点,对目前已有的UASB处理工艺进行升级改造具有深远的意义。
(3)本发明优选采用环形电极排布方式,不仅维持了污泥床内电极的装填密度,而且保证了电极与污泥的充分接触,有利于电极与电极表面微生物之间的电子传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增强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电极排布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废水处理效果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电极排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结合图1,本发明的一种电增强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UASB-BES),在传统的UASB基础上进行改进,包括UASB、电极组12,电极组12包括电极上部支架6、电极下部支架7和电极14,UASB包括反应器筒体1、出水溢流口2、出水口3、三相分离器4、三相分离器支架5、气体排放口8、回流溢流口9、回流口10、第一取样口11、第二取样口14、布水器15、进水口16。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545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农村分散式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液体沉淀物提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