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停炉过程中将煤气中H2含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510050469.0 | 申请日: | 2015-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303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唐顺兵;王红斌;卫继刚;李夯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5/00 | 分类号: | C21B5/00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卢茂春 |
地址: | 030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程中将 煤气 sub 含量 控制 安全 范围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炉停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高炉停炉煤气中H2含量的控制。
背景技术
高炉空料线停炉过程中如果炉顶煤气中H2含量控制不当,很容易形成爆炸性气体,发生煤气爆炸事故。
近年来,随着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进行,一大批技术装备落后,环保差,能耗指标高和技术经济指标差的高炉正在被逐步淘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数以百计的高炉进行停炉操作,而如何对这些高炉在停炉过程中将炉顶煤气中H2含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和实现安全顺利停炉的重要环节。
高炉空料线停炉过程中如果炉顶煤气中H2含量控制不当,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在停炉过程中,要根据炉顶煤气中H2含量和温度的变化来进行风量和炉顶打水量的控制。
发明内容
为了在停炉过程中将炉顶煤气中H2含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为安全停炉创造条件。
本发明技术方案:
高炉停炉过程预休风后,料线控制在10.0~12.0m,送风后根据炉顶煤气中H2含量,来调整炉顶打水量和风量。
1)空料线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预休风前空料线,料线深度10.0~12.0m;第二阶段:预休风后送风空料线,最后料线空到边沿料面接近风口中心线。
2)高炉停炉过程中的难点:⑴、炉内易爆震,需要改进炉顶雾化打水装置;⑵、已发生渣皮脱落,需要调整操作制度;⑶、减少往炉内漏水,确保安全;⑷、炉壳需要加强焊接,防止大量外跑煤气。
3)停炉过程中炉顶煤气H2含量按≤6.0%控制。
4)从预休风前减风控制料速开始,每30min取一次煤气做全分析,取样后取气门常开,以保分析准确。
5)取气工要及时将分析汇报值班室,值班工长做好记录,并在停炉曲线上描点连线跟踪炉顶煤气中H2含量的变化。
停炉过程中炉顶煤气中的H2含量和炉顶打水量的关系:
H2含量(质量百分比)=1.597+0.04242×打水量(单位:t/h)。
本发明可以将停炉过程炉顶煤气中H2含量控制在6.0%以下,极大地提高了停炉过程中的安全性,是实现安全、顺利、快速停炉。
具体实施方式
高炉停炉过程煤气中H2含量控制及运行参数见表1。
表1 高炉停炉过程煤气中H2含量控制及运行参数
由高炉停炉过程煤气中H2含量控制及运行参数表1可见,在高炉停炉过程通过控制炉顶打水量,能够有效控制停炉过程中炉顶煤气H2含量。尤其从表1可见,在预休风后,送风停炉过程中,控制风量在2250~2500m3/min,炉顶打水量在60.0~65.0t/h,瞬时最大炉顶打水量要求达到100.0t/h,炉顶煤气H2含量则能控制在2.4%~6.0%的安全范围内,整个停炉过程中没有出现炉内爆震和煤气爆炸现象,实现顺利停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504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炉停炉控制炉顶温度的方法
- 下一篇: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的方法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