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打印电磁线圈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510047881.7 | 申请日: | 2015-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25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李龙光;钱炜;叶杰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3/22 | 分类号: | B22F3/22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张宁展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印 电磁 线圈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3D打印电磁线圈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多维空间的电磁场广泛应用于核磁共振,弱磁检测,靶向给药,以及磁热辽等领域中。而这些不同类型的多维电磁场通常由螺线管,亥姆霍兹线圈,麦克斯韦线圈等电磁线圈产生。这些线圈通常由手工或机器绕制而成。然而,当线圈的体积降至毫米量级及以下时,传统方法已无法构造出精确结构的电磁线圈,因此电磁场的精度受到限制。同时在某些领域,比如生物医学,通过传统方法构造的线圈无法实现对样本进行微观或光谱可视化处理过程中的要求的光学透明性。
3D打印技术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可以有效的设计高精确度的模具。然而目前大多数3D打印技术只能使用单一材料,如何将金属与打印材料结合从而有效地构造电子器件,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3D打印电磁线圈的方法,通过3D打印技术,结合液态金属注入技术,利用3D打印机打印出线圈模具,并使用液态金属将其注入到模具中,形成导电线圈。此导电线圈可以产生直流或交变的磁场,应用于需要电磁场的各个领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3D打印电磁线圈的方法,其特点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根据所需电磁线圈的尺寸,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设计出所需电磁线圈的3D模具文件;
②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所需电磁线圈的实体模具;
③利用注射器或注射泵将液态金属或金属合金注入所述的实体模具中,形成导电线圈。
优选的,该方法还包括步骤:
④为了便于与外部电路连接,在所述的实体模具的入口与出口处分别嵌入连接器;
⑤用环氧树脂将实体模具的入口与出口进行密封。
所述的电磁线圈包含但不局限于螺线管,亥姆霍兹线圈,以及麦克斯韦线圈等。
所述的液态金属包含但不局限于汞,铟镓合晶等常温下呈现液态的金属或金属合金。
所述的打印材料包含但不局限于塑料,光敏树脂,塑胶,橡胶,纸质及其他。
所述的金属连接器的材料包含但不局限于金,银,铜,铝等金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精确有效地设计电磁线圈的结构,不会受到体积的限制。
(2)易于流水化生产,极大地减少了构造电磁线圈所需要的时间。
(3)具有简单、精确构造电磁线圈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3D打印电磁线圈的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是依据本发明设计的螺线管3D立体模具文件以及对应的打印出的实体模具;(a)中显示了一个电磁螺线管的立体模具文件,(b)为对应的打印出的实体模具。
图3是依据本发明设计的3D亥姆霍兹立体模具文件以及对应的打印出的实体模具;(a)中显示了一个3D亥姆霍兹线圈的立体模具文件,(b)为对应的打印出的实体模具。
图4是本发明设计的密封模具的入口与出口后形成的的3D亥姆霍兹线圈。
图5是本发明设计的3D亥姆霍兹线圈内的电磁场的仿真与测量数据;其中(a)-(c)显示了线圈内部在三个方向的磁场分布,(d)显示了线圈中心磁场随电流的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一种3D打印电磁线圈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确定设计电磁线圈的尺寸,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中设计出所需电磁线圈的3D模具文件;②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所需电磁线圈的实体模具;③利用注射器将液态金属或金属合金注入所述的实体模具中,形成导电线圈。当模具内部结构较为复杂,手工无法产生足够的压力将液态金属注入时,可以利用注射泵将其注入。④在所述的实体模具的入口与出口处分别嵌入连接器,使线圈易于与外部电路连接;⑤用环氧树脂将实体模具的入口与出口处进行密封,以防止液态金属溢出。
图2(a)中显示了一个电磁螺线管的立体模具文件。此螺线管导线直径为0.8mm,线圈直径为6mm,线圈的层数为4层,每层30圈。图2(b)为对应的打印出的实体模具。图3(a)中显示了一个3D亥姆霍兹线圈的立体模具文件。图3(b)为对应的打印出的实体模具。此3D亥姆霍兹线圈的导线直径为0.8mm,线圈直径分别为6mm,11mm,16mm。每个亥姆霍兹的圈数为8圈。图3(b)为对应的打印出的实体模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478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具机,特别是手持式工具机
- 下一篇:一种具有钢液取样接口的中间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