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个簇毛麦乙烯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基因的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045219.8 申请日: 2015-01-28
公开(公告)号: CN104630236A 公开(公告)日: 2015-05-20
发明(设计)人: 邢莉萍;曹爱忠;崔超凡;胡平;李美娜;王晓云;胡佳梦;王秀娥;肖进;陈佩度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5/29 分类号: C12N15/29;C12N15/82;A01H5/00
代理公司: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代理人: 傅婷婷;徐冬涛
地址: 211225 江苏省南京市溧***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个 簇毛麦 乙烯 反应 元件 结合 蛋白 基因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基因工程领域,公开了一个簇毛麦乙烯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基因的应用。

背景技术:

小麦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对人类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禾布氏白粉菌小麦专化型(Blumeria gramimis f.sp.tritici Marchal,异名为Erysiphe graminis DC.f.sp.tritici Marchal,缩写为Bgt)是侵染小麦的专性活体寄生真菌,它的寄生范围还包括黑麦、燕麦以及其他小麦近缘植物如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圆柱披碱草(Elymus cylindricus)和偃麦草(Elytrigia repens)等(参考文献:盛宝钦;段霞瑜;向齐君;周益林.我国北方11省(区)、直辖市小麦白粉病菌寄主范围研究.中国农业科学,1995,6:52-57)。多年以来,该病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并危害严重。

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2n=14,VV),是小麦的一个野生近缘种,它高抗小麦白粉病、锈病、梭条花叶病、全蚀病等病害,并具有抗旱、耐盐、耐寒等特性,是小麦抗逆遗传改良的宝贵基因资源库。其中来自簇毛麦6VS的Pm21基因是目前抗白粉病主效基因之一,具有抗性强、抗谱广等特点,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的抗白粉病基因(参考文献:Chen P D,Qi L L,Zhou B,et al.Development and molecμlar cytogenetic analysis of wheat-Haynaldia villosa 6VS/6AL translocation lines specifying 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Theor Appl Genet,1995,91:1125-1128.)。

利用基因芯片筛选差异表达的基因,是后基因组时代进行高通量基因筛选与克隆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了研究Pm21基因对白粉病的抗性机理,本实验室利用接种白粉菌后的抗、感簇毛麦和非接种的抗病簇毛麦的cDNA,分别与大麦基因芯片上的探针杂交(参考文献:曹爱忠,李巧,陈雅平,邹晓文,王秀娥,陈佩度.利用大麦基因芯片筛选簇毛麦抗白粉病相关基因及其抗病机制的初步研究.作物学报,2006,32(10):1444-1452)。通过比较接种白粉菌前后抗病簇毛麦的表达谱,筛选出上调表达的基因,包括病程相关蛋白、防卫反应基因、转录因子、信号传导因子和抗病基因类似物等。根据以上基因芯片杂交结果,利用上调表达探针序列设计引物,从接种白粉菌后抗病簇毛麦的cDNA中克隆获得基因片段,对这些片段进行序列比对,选择与抗病性相关的序列,筛选抗病簇毛麦cDNA文库,获得了一个乙烯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基因HvEREBP的全长,利用基因枪技术将其转化感白粉病小麦品种扬麦158中,以期提高其抗逆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簇毛麦乙烯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基因HvEREBP。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基因的表达载体。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该基因和表达载体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乙烯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基因HvEREBP,来自簇毛麦,其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

该簇毛麦乙烯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基因编码的蛋白质HvEREBP,其氨基酸序列的GenBank获得accession number为FJ711058。

含有所述的簇毛麦乙烯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基因HvEREBP的表达载体。

含有所述的簇毛麦乙烯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基因HvEREBP的表达载体优选以pAHC25为出发载体,将所述的HvEREBP基因插入pAHC25的SmaI和SacI酶切位点间所得。

所述的簇毛麦乙烯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基因HvEREBP在培育耐盐和/或赤霉病小麦品种中的应用。

所述的簇毛麦乙烯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基因HvEREBP的表达载体在培育耐盐和/或赤霉病小麦品种中的应用。

有益效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452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