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的粉末活性炭生物处理的污水脱氮除磷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44999.4 | 申请日: | 2015-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096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04 |
发明(设计)人: | 单明军;周昆仑;寇丽红;庄博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万邦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晋纬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庆峰财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17 | 代理人: | 刘元霞 |
地址: | 100875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粉末 活性炭 生物 处理 污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进的污水脱氮除磷处理装置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许多城市,特别是南方地区的城市污水COD较低,难以满足脱氮除磷的碳源需求,导致许多污水厂氮磷排放不达标。近年来,国内外兴起的分质排水,轻污染的灰水和重污染的黑水分开收集处理,生物脱氮除磷同样面临难度大。为此,研究开发经济高效的强化低碳源污水的脱氮除磷能力的工艺,对于较好实现污水排放的氮磷达标具有重要意义。
粉末活性炭处理工艺,在美国又称为AS—PAC工艺(Activated Sludge-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活性污泥-粉末活性炭)。该方法不仅保持了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优点,同时也由于活性炭吸附剂的加入而大幅度提升了有机、无机污染物的去除率。该法一经产生就因其在经济和处理效率方面的优势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废水如:炼油、石油化工、印染废水、焦化废水、有机化工废水的处理,该法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可明显改善硝化效果。
中国公开专利CN102659280A中公开了一种印染污水有效的处理方法,其是将水解酸化、粉末活性炭处理和絮凝工艺组合来实现所述污水的处理的,解决了传统工艺处理效果差、出水水质不稳定、占地面积大、产泥量大、处理成本高等问题。中国公开专利CN103086503A中公开了一种改进的粉末活性炭处理工艺,其是培养了一种活性炭-微生物菌胶团,从而增加了活性炭的粒径和比重,增强了处理效果。但上述工艺毕竟还是有些繁琐,有待开发新型的简易高效的工艺和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粉末活性炭生物处理的污水脱氮除磷处理装置,适用性强,简易且高效,适于工业化。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改进的粉末活性炭生物处理的污水脱氮除磷处理装置,其包括第一缺氧池、厌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缺氧池、第二好氧池、第三缺氧池、第三好氧池、絮凝槽和澄清池,其中,至少在第一缺氧池中投加活性炭填料,所述装置中活性炭填料的总投加量为0.5-3g/L。
优选地,全部在第一缺氧池中投加活性炭填料。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二缺氧池中也投加活性炭填料。
根据本发明,在所述第三缺氧池中也投加活性炭填料。
根据本发明,所述活性炭填料全部加入缺氧池。
根据本发明,所述活性炭填料可以一级加入,也可以分两级或三级加入,所述分两级加入,优选的,第一缺氧池中的投加量占总投加量的50-90%,第二缺氧池中的投加量占总投加量的10-50%。若分三级加入,优选的,第一缺氧池中的投加量占总投加量的50-80%,第二缺氧池中的投加量占总投加量的10-25%,第三缺氧池中的投加量占总投加量的10-25%。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好氧池与第一缺氧池的体积比约为2:1。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二好氧池与第二缺氧池的体积比为(2~1):1。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三好氧池与第三缺氧池的体积比为(2~1):1。
根据本发明,所述污水可以分三股分别进入第一缺氧池、第二缺氧池和第三缺氧池,也可以分两股分别进入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若对污水总氮有严格要求的,则优选污水分两股分别进入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第三缺氧池不加入污水。
根据本发明,所述两股污水的分配系数中,第一缺氧池的分配系数用n1表示,第二缺氧池的分配系数用n2表示,若仅在第一缺氧池中添加活性炭,则n1:n2=(6~9):(1~4)。分配系数比n1:n2还可以为(7~8):(2~3)。
根据本发明,若第一和第二缺氧池中均投放了活性炭,则n1:n2=(5~9):(1~5),优选(6~8):(2~4);还可以为(5~6):(4~5)。
根据本发明,所述三股污水的分配系数中,第一缺氧池的分配系数用n1表示,第二缺氧池的分配系数用n2表示,第三缺氧池的分配系数用n3表示,若仅在第一缺氧池中添加活性炭,则n1:n2:n3=(6~9):(0.5~2):(0.5~2),分配系数比n1:n2:n3还可以为(7~8):(1~1.5):(1~1.5)。
根据本发明,若第一和第二缺氧池中投放了活性炭,则n1:n2:n3=(5~8):(1~4):(1~2),还可以为(5~6):(2~4):(2~1)。若第一、第二、第三缺氧池中均投放了活性炭,则n1:n2:n3=(5~9):(0.5~2.5):(0.5~2.5),优选(6~8):(1~2):(1~2);还可以为(5~6):(2~2.5):(2~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万邦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晋纬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万邦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晋纬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449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