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灯属性的路灯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44841.7 | 申请日: | 2015-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821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权循华;杜庆朋;黎仁安;李诚;陈利文;陈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大明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安徽省合肥市蜀***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属性 路灯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灯属性的路灯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路灯作为城市道路照明的工具,其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电能的巨大消耗。同时,路灯的维护管理需要专人现场巡查、设定路灯运行策略,带来高昂的维护成本。
为了达到节能、减少维护管理的成本,目前常用的做法是:采用定时器控制交流接触器,在半夜车少人稀时通过断开部分交流接触器切断部分路灯的电源,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实现这种做法主要有两种方案:一种方案是,在路灯安装时把需要半夜断电的路灯集中接在供电电缆中L1相线上,半夜需要断电时通过控制交流接触器3断开L1相线实现在L1相线上的路灯关闭。这个方案存在如下不足,通过交流接触器控制L1相线,正常运行时L1相线、L2相线、L3相线中的三相电流平衡,零线中电流几乎为0,断开L1相线时,L1相线中没有电流,造成供电电缆中三相电流不平衡,零线中的电流比较大,造成电缆及变压器发热,可能会烧坏电缆,甚至烧坏变压器。另外一种方案是,在路灯安装时给这部分路灯铺设专用供电电缆,其他路灯接在另外一条供电电缆上,即两条电缆平行走线,这种方式虽然解决了三相电流不平衡的问题,但造成了资源浪费,施工成本比较高,在一些老城区施工难度比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灯属性的路灯控制方法,能够方便的实现对路灯的控制且扩展性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灯属性的路灯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电子镇流器按属性分类,将属性存储在各电子镇流器中,属性相同的电子镇流器所对应的路灯均布在各相线上;(B)路灯控制终端发出控制指令给该路灯控制终端所控制的所有电子镇流器;(C)电子镇流器接收到控制指令后,将其存储的属性与控制指令中的属性进行比对,若属性相同,则执行该控制指令,否则,不执行该控制指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存在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对各电子镇流器设置属性,然后通过这些属性对各路灯进行控制,保证了控制的灵活性;同时由于相同属性的路灯均匀分布在各相线上,所以对这些路灯进行控制的时候,不会出现电流不均的现象,保障线路的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叙述。
一种基于灯属性的路灯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电子镇流器按属性分类,将属性存储在各电子镇流器中,属性相同的电子镇流器所对应的路灯均布在各相线上;(B)路灯控制终端发出控制指令给该路灯控制终端所控制的所有电子镇流器;(C)电子镇流器接收到控制指令后,将其存储的属性与控制指令中的属性进行比对,若属性相同,则执行该控制指令,否则,不执行该控制指令。在步骤A中,通过将属性相同的路灯均布在各相线上,这样对根据属性对路灯进行控制的时候,一方面方便控制,另一方面控制之后对各相线的影响很小。这里的属性可以有很多种,比如一条街道上有主道灯和辅道灯,在24点之后,辅道灯可以关闭,主道灯继续保持点亮,这样,主道灯所对应的电子镇流器的属性为主道灯,辅道灯所对应的电子镇流器的属性为辅道灯。在控制的时候,路灯控制终端在24点的时候发出控制指令“辅道灯,关闭”,各电子镇流器接收到控制指令后,首先对比一下自身属性是否与控制指令中的属性即“辅道灯”一致,是辅道灯的话就关闭。
除了主道灯和辅道灯可以作为属性外,奇数灯和偶数灯、高位灯和低位灯都可以作为属性,奇数灯和偶数灯可以实现路灯的间隔点亮,高位的和低位灯可以实现路灯的高低位路灯的点亮,甚至在主道灯较多时,可以继续细分为主道灯1、主道灯2、主道灯3等等。根据实际的路灯布置情况,为每个路灯赋予属性,然后根据属性进行控制。需要注意的是,每个电子镇流器可以有多个属性,比如既可以是主道灯,又是奇数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大明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大明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448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