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家蚕遗传育种中深色蛾翅基因的利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44662.3 | 申请日: | 2015-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052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艾均文;司马杨虎;薛宏;何行健;李学升;刘昌文;郑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4 | 分类号: | A01K6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家蚕 遗传 育种 深色 基因 利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蚕的育种方法,特别是指家蚕遗传育种中深色蛾翅基因的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按照国家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标准(NYT 327-1997)的规定,一代杂交种的杂交率不得低于95%,传统的雌雄蛹鉴别技术不仅费工费时,而且往往因技术措施不到位直接造成因雌雄分别不彻底而大量发生纯对交配,杂交率指标难以达标,致使整批蚕种报废。
现有技术中,家蚕育种生产上有2种避免纯对发生的技术方法:
1、一些蚕种生产单位利用染料将杂交品种中的一个品种蚕蛾染色,达到区分纯对的目的,但此种方法不仅会增加种场制种过程中的用工与投入成本,而且由于使用了工业染料,导致蚕蛾不能继续应用于深加工(如雄蛾酒等),产生新的环境污染,不符合当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
2、另一些蚕种生产单位利用纯合暗化性基因(mln/mln)的蚕蛾为灰黑色,在家蚕育种过程中将该隐性基因导入到杂交组合中的一个品种,致使该品种蚕蛾体色为灰黑色,与普通白色蚕蛾差异明显,易于区分一代杂交种制造过程中产生的纯对,但由于该基础品种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均较低,经济性状差,生命力也较低,无实用价值,需不断改造,特别是由于基因连锁,通过染色体重组技术很难大幅度提高其实用性,制约了该类品种目前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人工染色技术导致污染和暗化性基因资源实用化程度不高的技术难题的方法,使用该方法将在实用化品种中发现的深色蛾翅基因资源,通过一种显性基因快速导入纯合的方法将其基因导入到杂交组合中的一个品种,使其在不降低经济性状的实用化程度基础上,又能利用其与杂交组合中另一对交品种间显著的蛾翅体色差异达到区分并剔除纯对,从而提高一代杂交种杂交率的目的。同时,基于该显性基因的纯合个体与杂合个体间颜色深浅有较大差异的特点,在选育过程中通过选择颜色最深的个体继代可快速达到显性基因完全纯合的目的,相对于传统育种方法中的显性基因纯合所需代数,此方法可大幅度缩减该显性基因纯合的选择继代次数,而且纯合彻底,无隐性基因c存在。
本发明提供的家蚕遗传育种中深色蛾翅基因的利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需改造的家蚕品种作为亲本;
(2)用含有深色蛾翅基因的基础品种与所选需改造的家蚕品种进行杂交得到杂合型F1,利用F1或回交各代得到的显性杂合体与选取需改造的家蚕品种进行连续回交得到回交选育材料,再利用回交选育材料自交得到F2,从F2代中选择蛾翅体色最深的个体自交得到F3。由于深色蛾翅基因为显性基因,且显性基因纯合个体的颜色最深,显性基因未纯合个体(杂合个体)的颜色浅于其纯合个体的颜色,基于此差异性特点,可使显性基因达到纯合目的的代数缩短至F3代,即F2代选择蛾翅颜色最深的显性基因纯合个体来继代,F3代就可达到显性的深色蛾翅基因100%纯合之目的。最终,通过继续选育得到综合表现优良、深色蛾翅基因完全纯合的新品种;
向所选需改造材料cc中导入显性深色蛾翅基因C;
全部为显性基因杂合个体,回交所选需改造材料cc,50%;
选择Cc个体回交所选需改造材料cc,75%;
选择Cc个体回交所选需改造材料cc,87.5%;
选择Cc个体回交所选需改造材料cc,93.75%;
选择Cc个体自交,配制F2,所含血缘成分的理论比例1-(1/2)n+1;
选择颜色最深的CC个体自交继代,而传统方法是淘汰cc个体;
其中CC个体为100%,而传统方法是继续在CC、Cc、cc群体中淘汰cc个体,直至F8新选育材料中含有显性基因C的比例超过99%,但隐性基因c仍然有极少比例存在(深色蛾翅基因用C表示,为显性;普通白色蛾翅用c表示,为隐性;CC表示深色蛾翅基因纯合个体,颜色最深;Cc表示深色蛾翅基因杂合个体,颜色较浅;cc表示普通白色个体;F1~BC3后的百分数是指继代个体含有所选需改造材料血缘成分的理论比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未经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446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水渔具包
- 下一篇:一种温室养殖甲鱼泥沙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