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式活套立柱间距精确调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44097.0 | 申请日: | 2015-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11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姚养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2/06 | 分类号: | C23C2/06;C23C2/40;C21D9/56;C21D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郭官厚 |
地址: | 710016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立柱 间距 精确 调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套,具体为立式活套立柱间距精确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立式活套又称塔式活套,由于其占地面积小,有利于带钢板形的改善,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带钢连续彩色涂层机组、连续热镀锌机组、连续退火机组等各种带钢连续生产线中。但是这种活套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立柱间距在设备安装过程中很难精确调整到要求的尺寸,特别是沿着立柱的高度方向,得到一个均匀的间距就更难了。立式活套一般都是在用户现场进行安装装配的,为了达到要求的立柱间距精度,需要花费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由于立柱在加工、运输及安装过程中产生了一定量的变形,这样在立柱间距调整时,一端间距达到了要求,而一端及中间部位由于变形而无法达到要求。通常的调整方法有大锤敲击调整、千斤顶调整以及手拉“葫芦”与钢丝绳配合进行调整。以上方法的缺点是,单向调整容易,双向调整困难;另外很难实现精确调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立式活套立柱间距精确调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立式活套立柱间距精确调整装置,包括左旋螺纹拉杆、螺母及右旋螺纹拉杆,所述左旋螺纹拉杆与右旋螺纹拉杆通过螺母螺纹连接,所述左旋螺纹拉杆由钢板一、钢板二、钢管、圆形钢板及左旋螺杆组成;所述钢板一与钢板二通过螺钉固定;钢板二、钢管、圆形钢板及左旋螺杆依次焊接,所述螺母由左旋螺母钢板、钢管二及右旋螺纹钢板组成,所述钢管二分别与左旋螺母钢板、及右旋螺纹钢板焊接;右旋螺纹拉杆由钢板三、钢板四、钢管一、圆形钢板一和右旋螺杆组成,所述钢板三与钢板四通过螺钉固定;钢板四、钢管一、圆形钢板一及右旋螺杆依次焊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钢管二的壁厚10mm,直径90mm,钢管二上的孔直径为50m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钢管及钢管一的壁厚均为5~8mm,直径均为70~100m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钢板一及钢板二的厚度不小于20mm,钢板一与钢板二的连接螺钉数量至少为六个。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钢板三及钢板四的厚度不小于20mm,钢板三与钢板四的连接螺钉数量至少为六个。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圆形钢板的直径要比钢管的直径大15~20m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圆形钢板一的直径比钢管一的直径大15~20m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左旋螺母钢板和右旋螺纹钢板的直径要比钢管二直径大15~20mm,并根据立柱距离的长短对钢管及钢管一的直径进行适当的放大和缩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该立式活套立柱间距精确调整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了立式活套立柱间距的精确、双向调整;提高立式活套立柱的安装精度,减少安装投入的物力和人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A.左旋螺纹拉杆,B.螺母,C.右旋螺纹拉杆,1、钢板一,2、钢板二,3、钢管,4、圆形钢板,5、左旋螺杆,6左旋螺母钢板,7、钢管二,8、右旋螺纹钢板,9、右旋螺杆,10、圆形钢板一,11、钢管一,12、钢板四,13、钢板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立式活套立柱间距精确调整装置,包括左旋螺纹拉杆A、螺母B及右旋螺纹拉杆C,所述左旋螺纹拉杆A与右旋螺纹拉杆C通过螺母B螺纹连接,所述左旋螺纹拉杆A由钢板一1、钢板二2、钢管3、圆形钢板4及左旋螺杆5组成;所述钢板一1与钢板二2通过螺钉固定;钢板二2、钢管3、圆形钢板4及左旋螺杆5依次焊接,所述螺母B由左旋螺母钢板6、钢管二7及右旋螺纹钢板8组成,所述钢管二7分别与左旋螺母钢板6及右旋螺纹钢板8焊接;右旋螺纹拉杆C由钢板三13、钢板四12、钢管一11、圆形钢板一10和右旋螺杆9组成,所述钢板三13与钢板四12通过螺钉固定;钢板四12、钢管一11、圆形钢板一10及右旋螺杆9依次焊接。
钢管二7的壁厚10mm,直径90mm,钢管二上的孔直径为50mm;所述钢管3及钢管一11的壁厚均为5~8mm,直径均为70~100mm。钢板一1及钢板二2的厚度不小于20mm,钢板一1与钢板二2的连接螺钉数量至少为六个;钢板三13及钢板四12的厚度不小于20mm,钢板三与钢板四的连接螺钉数量至少为六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未经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440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2-00 用熔融态覆层材料且不影响形状的热浸镀工艺;其所用的设备
C23C2-02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例如为了在选定的表面区域上镀覆
C23C2-04 .以覆层材料为特征的
C23C2-14 .过量熔融覆层的除去;覆层厚度的控制或调节
C23C2-26 .后处理
C23C2-30 .熔剂或融态槽液上的覆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