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采煤工作面供水降温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41101.8 | 申请日: | 2015-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95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秦跃平;吴建松;宋怀涛;刘伟;杨小彬;董占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F3/00 | 分类号: | E21F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采煤 工作面 供水 降温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矿井热害治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高温采煤工作面供水降温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逐渐增加,围岩原始温度也逐渐升高,造成越来越多的矿井面临高温热害的影响。围岩散热往往是高温矿井热害的主要来源,在很多矿井中,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是其影响最严重的区域,同时采掘工作面也是井下工人工作最集中的区域。由于采掘工作面一直处于流动的空气与新暴露的围岩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状态,新暴露的围岩体温度最高,流动的空气与新暴露的围岩之间温差大,热交换剧烈,因此导致了采掘工作面风流温度高。而在采煤工作面又表现出特殊的特点,采煤工作面进风风流温度并不是太高,而风流经过采煤工作面,与新暴露的围岩体热交换以后,风流温度会明显升高,严重影响到工人的正常作业。因此,在采煤工作面实施更加合理高效的降温措施显的尤为重要。
目前高温矿井采煤工作面制冷降温措施主要是采用气液热交换的方式(空冷器)对采煤工作面实施降温。具体实施是在进风巷布置制冷设备,进风巷来流空气通过制冷设备预处理,然后将制取的冷空气输送到采煤工作面。然而在进风巷布置降温设备以及采用气液热交换方式存在较多缺陷,首先矿井进风巷设备多,占用进风巷空间,增大了进风流风阻;其次进风巷工人走动频繁,设备过多很不利于工人的通行,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再次如果进风流温度过低,一方面当工人经过降温设备时,很容易造成工人冻伤,另一方面工人在工作的过程中,往往是在采煤工作面进风巷附近的低温端和工作面回风巷附近的高温端来回循环作业,工人在这种冷热气候环境之间变化循环中工作,很容易造成伤风感冒,严重影响到工人身体健康;最后由于采煤工作面工作通常比较长,如果将降温设备布置在进风巷,其输送到回风巷附近,输送的线路长,严重降低矿井降温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地降低采煤工作面环境温度,实现良好的降温效果的高温采煤工作面供水降温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高温采煤工作面供水降温系统,包括地面蓄水池和设于井下的管壁式换热器,所述管壁式换热器设有常温水入口、常温水出口、冷水管入口、冷水管出口,所述地面蓄水池通过输水管路与所述常温水入口连接,所述常温水出口连接至设于采煤工作面的喷洒水阀,所述冷水管入口和冷水管出口与井下制冷站连接。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温采煤工作面供水降温系统,由于包括地面蓄水池和设于井下的管壁式换热器,管壁式换热器设有常温水入口、常温水出口、冷水管入口、冷水管出口,地面蓄水池通过输水管路与常温水入口连接,常温水出口连接至设于采煤工作面的喷洒水阀,冷水管入口和冷水管出口与井下制冷站连接,采用水与水热交换的方式,在管壁换热器内部实现对输水管道输送的水进行预冷处理,以降低输送水的温度,然后将预冷处理的水通过保温水管输送到工作面,通过该方法的应用更加有效地降低采煤工作面环境温度,实现良好的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温采煤工作面供水降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管壁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01—地面蓄水池;02—输水管路;03—工作面上下山;04—采煤工作面回风巷;05—管壁式换热器;06—冷水管出口;07—冷水管入口;08—喷洒水阀;09—采煤工作面;10—采空区;11—采煤工作面进风巷;12—联络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高温采煤工作面供水降温系统,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是:
包括地面蓄水池和设于井下的管壁式换热器,所述管壁式换热器设有常温水入口、常温水出口、冷水管入口、冷水管出口,所述地面蓄水池通过输水管路与所述常温水入口连接,所述常温水出口连接至设于采煤工作面的喷洒水阀,所述冷水管入口和冷水管出口与井下制冷站连接。所述管壁式换热器布置在采煤工作面回风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411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