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开采易自燃煤层工作面的通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40322.3 | 申请日: | 2015-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49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1 |
发明(设计)人: | 杜青炎;张银亮;王平;陈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1113 | 代理人: | 王逢伍 |
地址: | 472399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采 自燃 煤层 工作面 通风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安全生产领域,特别是一种开采易自燃煤层工作面的通风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矿井防灭火规范》关于开采自燃火灾严重的采区或工作面,应考虑建立局部反风系统的规定,易自燃煤层工作面的布置优先考虑完善的局部反风系统。因采煤工作面的上下巷全都布置在煤层中,其回风系统采用回风上(下)山、回风联络巷、或者风桥与专用回风巷相联通构成。回风斜巷、回风联络巷或者风桥均布置在煤层中,这些巷道受矿压的影响大,变形严重,维护十分困难,同时回风线路也较长,回风系统很不稳定,因此急需抓住通风防火的基础环节,坚持简化通风系统的原则,设计一种更加稳定可靠的通风方法来代替原有系统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开采易自燃煤层工作面的通风方法,可有效解决现有回风系统不稳定导致的巷道受回采动压的影响,变形严重,维护十分困难,同时回风线路也较长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1)腰巷的掘进;2)工作面回风巷道的掘进;3)工作面巷道的掘进;4)通风设施的构筑;5)工作面正常通风;6)工作面通风路线;7)工作面局部反风;8)局部反风路线;9)回撤工作面顶板施工防火钻孔。
本发明通过暗立井设计使得通风方法具有回风线路简单,通风系统稳定的特点;基本不需要维护,防火钻孔的设置降低了工作面回撤期防火难度,缩短工作面回撤工期,是开采易自燃煤层工作面的通风方法上的创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易自燃煤层工作面通风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1102工作面通风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给出,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在工作面设计停采线以外掘进一条与切眼平行的腰巷,腰巷布置在工作面设计停采线以外40-60米;
2)在腰巷内靠近采区回风巷侧开口掘进一条10-20米的上部回风联络巷,上部回风联络巷掘进到位后,向下掘进回风暗立井至与采区回风巷同一水平面后,掘进下部回风联络巷与采区回风巷相连通,使上部回风联络巷、回风暗立井、下部回风联络巷与采区回风巷贯通,完成工作面回风巷道的掘进;
3)掘进工作面的上巷到达切眼位置,向下掘进切眼上段,工作面的下巷掘进到达切眼位置,掘进切眼下段与切眼上段贯通,使上巷、下巷、腰巷、上部回风联络巷、回风暗立井、下部回风联络巷与采区回风巷贯通,完成工作面巷道的掘进,在工作面的上、下巷掘进期间先掘进腰巷、上部回风联络巷、暗立井、下部回风联络巷,构成工作面回风系统,减少掘进期间的串联通风现象;
4)下部回风联络巷与回风暗立井贯通前,在工作面的上巷外段布置一组双向调节风门,下巷外段布置一组常开风门,下部回风联络巷布置一组双向调节风门,保证掘进通风系统稳定可靠,工作面切眼贯通前,在腰巷布置一组双向调节风门、一组常开风门,三组双向调节风门和两组常开风门构成通风系统,完成工作面所有通风设施的构筑;
5)当工作面通风时,关闭上巷外段和腰巷两组双向调节风门(1、2组),使巷道风速满足v≥0.15m/s,打开下巷外段、腰巷两组常开风门(4、5组),关闭下部回风联络巷双向调节风门(3组),使工作面风速满足《煤矿矿井风量计算方法》的要求,具体是:工作面实际需风量计算,
(1)按气象条件计算
Qcf =60×70%×vcf×Scf×kch×kcl 式1)
式中:
vcf—采煤工作面的风速;
Scf—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有效断面积;
kch—采煤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
kcl—采煤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
70%—有效通风断面系数;
60—为单位换算产生的系数;
(2)按照瓦斯涌出量计算
Qcf=100×qcg×kcg 式2)
式中:
qcg—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平均绝对瓦斯量;
kcg—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未经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403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圆形缸轴向隔离流体机构及包括其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锚索恒阻中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