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胸壁放射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035765.3 | 申请日: | 2015-0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45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 发明(设计)人: | 黄显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显玉 |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 | 分类号: | A61K36/898;A61K36/889;A61K36/896;A61P17/00;A61K31/045;A61K35/6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 地址: | 266071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放射 性皮炎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治胸壁放射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放射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的三大主要手段之一,约70%的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放射治疗。肿瘤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如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和各类x射线治疗机或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电子线、质子束及其它粒子束等杀伤肿瘤细胞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目前放射治疗仍是乳腺癌根治术和保乳术后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由于乳腺部位处于位置较浅表的胸大肌筋膜表面,局部血液供应、淋巴回流较差,加之放射线穿透力极强,直接或间接影响DNA、RNA分子结构、功能及合成,故而胸壁放射性皮炎的产生不可避免。放疗初期,照射区皮肤受到大剂量照射,局部毛细血管收缩,后期反射性扩张,局部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加剧,微血栓形成,皮肤基底细胞和上皮细胞缺血、变形、坏死。随着放射剂量的不断增加,基底层细胞被不断破坏,导致干性脱皮、湿性脱皮,甚至溃疡坏死。中医学则认为,放射线属于火热毒邪,放射性皮肤损伤是由于热毒过盛、热邪伤阴,引起热蕴肌腠而致脱屑、热痒、溃疡、血热产生红斑等症,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致灼痛。由于严重放射性皮炎可引起疼痛,导致局部或全身感染,形成瘢痕等影响治疗。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和减少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保证放疗的顺利进行是临床护理工作者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专利(CN102379917A)公开了一种应用豆类产品治疗和预防放疗引起的皮肤损伤的物质及其使用方法,用天然豆类产物防治放疗后的皮肤损伤,只能治标,对癌症的进一步抑制疗效甚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胸壁放射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通过口服中药的益气养阴、凉血解毒之效,配合外用中药的止痒消炎、去腐生肌之效,标本兼治,抑制肿瘤细胞繁殖,减轻肿块焮热症状,增加白细胞数量,加快身体恢复。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胸壁放射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口服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配制而成:白蔹5~10份、白头翁3~8份、地榆3~8份、犁头草3~8份、山豆根3~8份、鱼腥草3~8份、生地3~8份、白芨3~8份、白首乌3~8份、黄麻叶3~8份;外用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配制而成:血竭3~5份、珍珠粉5~10份、薄荷脑5~10份、灯盏花3~5份、厚朴3~5份、桑白皮3~5份、鱼腥草3~5份、两面针3~5份、紫珠3~5份、枣树皮3~5份。
口服药物进一步优选为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配制而成:白蔹7份、白头翁5份、地榆5份、犁头草5份、山豆根5份、鱼腥草5份、生地5份、白芨5份、白首乌5份、黄麻叶5份。
外用药物进一步优选为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配制而成:血竭4份、珍珠粉8份、薄荷脑8份、灯盏花4份、厚朴4份、桑白皮4份、鱼腥草4份、两面针4份、紫珠4份、枣树皮4份。
口服药物的制备方法是按上述重量份称取中药原料,加入冷水,没过药材2~5cm,浸泡1~2个小时;然后进行煎煮,先用武火煮开,煮开后转为文火熬煮20~40min;煮好后,滤出药汁作为头煎;将药渣重复上述步骤煎煮,煮好后,将两次煎煮的药汁合并即可。
外用药物的制备方法是先按照上述所述重量份数称取中药原料,研磨后过120目筛;再取药物原料6-10倍重量的凡士林,加热融化,与上述药粉末混合均匀调成软膏即可。
药理分析:
白蔹:功能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生肌敛疮;主治疮疡肿毒,瘰疬,烫伤,湿疮,温疟,惊痫,血痢,肠风,痔漏,白带,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白头翁:味苦,性寒;归胃经、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的功效;主治热毒痢疾,鼻衄,血痔,带下,阴痒,痈疮,瘰疬。
地榆:性寒,味苦酸,无毒;归肝、肺、肾和大肠经。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培清养阴,消肿敛疮等功效。
犁头草:味苦、辛、寒。归心、肺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清热利湿的作用,主治疔疮,痈肿,瘰疬,黄疸,痢疾,腹泻,目赤,喉痹,毒蛇咬伤。
山豆根:苦,寒;有毒;归肺,胃经。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功效,常用于火毒蕴结,乳蛾喉痹,咽喉肿痛,齿龈肿痛,口舌生疮。
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现代药理实验表明,本品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显玉;,未经黄显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357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痰喘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