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寒高纬度地区钢桥面铺装结构EES的铺装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035166.1 申请日: 2015-01-25
公开(公告)号: CN104652215B 公开(公告)日: 2017-03-15
发明(设计)人: 葛竞辉;钱振东;费建勇;薛永超;王善贵;丁兴国;黄卫;蒋春海;李河江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E01C7/32 分类号: E01C7/32;E01D21/00
代理公司: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14 代理人: 徐小蓉
地址: 200092 上***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高寒 高纬度 地区 桥面 结构 ees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桥面铺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寒高纬度地区钢桥面铺装结构EES的铺装方法。

背景技术

21世纪以来,许多钢桥桥梁建设项目逐步深入到高寒高纬度地区,而钢桥面铺装作为大跨径钢桥建设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受到国内外学术界与工程界的高度重视与关注。高寒高纬度地区具有气温低、温差大、低温持续时间长等恶劣的气候环境,尤其是低温冻害经常发生,必须对钢桥面的铺装结构的低温抗裂性能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这些钢桥作为交通枢纽,承受着较大的交通压力,这就要求钢桥面的铺装结构具有良好的抗车辙性能及抗疲劳性能。而且在高寒高纬度地区施工,空气温度较低,风速较大,导致铺装材料的温度下降很快,不利于铺装材料的摊铺与碾压,对钢桥面铺装结构的施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地形起伏较大,交通复杂的地区,这些地区设计出的路线往往具有较多的弯斜坡,更是加大了钢桥面铺装结构的施工难度。

根据钢桥面铺装结构的基本特点和功能要求,结合高寒高纬度地区的交通环境与气候条件特点,高寒高纬度地区钢桥面的铺装结构应满足以下性能要求:铺装层与钢桥面板具有良好的变形追从性,铺装结构具有完善的防水防腐蚀结构体系,良好的低温抗开裂、抗车辙、抗疲劳及抗剪性能,铺装结构表面具有良好的平整性、粗糙性及抗滑性能。其中,低温抗开裂性能在高寒高纬度地区尤为重要。

国外对钢桥面铺装结构的研究有近60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成果。美国以双层环氧沥青混合料铺装为主,英国采用掺天然湖沥青改性的沥青玛蹄脂铺装,北欧国家如瑞典等则采用了“浇注式沥青混合料+聚合物改性沥青SMA”的结构,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选择了以聚合物改性沥青为结合料的浇注式沥青混合料为主的单层或多层铺装结构体系,日本则发展了“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密级配混凝土”的铺装结构。对于防水粘结层一般与铺装层相匹配,具体体系则包括热固性环氧树脂、改性防水粘结卷材、热熔的PmB+沥青玛蹄脂、溶剂型粘结剂+沥青玛蹄脂、沥青玛蹄脂、热熔的PmB等多种。

国内钢桥面铺装结构一般由防腐层、防水粘结层及沥青混凝土铺装层构成,铺装方案主要有两种类型,分为双层同质铺装体系与双层异质铺装体系,常用的铺装材料主要有三类,分为环氧沥青混凝土、SMA沥青混凝土及浇筑式沥青混凝土,总体使用情况良好,但也会出现低温开裂、高温车辙等病害,严重影响路面行车的安全及铺装结构的使用寿命。

高寒高纬度地区气温低,桥面铺装结构更容易发生低温开裂破坏,同时钢桥作为交通枢纽,交通量大,桥面铺装结构更容易发生车辙破坏,而铺装结构的低温抗开裂性能与高温抗车辙性能往往难以取得平衡,同时恶劣的气候环境以及较多的弯斜坡也是钢桥面铺装施工质量的重要的影响因素。发明人收集整理了大量钢桥面铺装结构及高寒高纬度地区施工资料,并对钢桥面病害进行研究,分析认为高寒高纬度地区钢桥面出现病害的主要原因是以下几点:铺装材料选择不当,铺装结构设计不合理,铺装方法存在缺陷,铺装材料、铺装结构、铺装环境与铺装方法缺乏系统整体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高寒高纬度地区钢桥面铺装结构EES的铺装方法,该铺装方法通过控制环氧沥青混凝土层和SMA沥青混凝土层的摊铺温度和碾压温度以提高钢桥面铺装结构的抗开裂性能及抗车辙性能。

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高寒高纬度地区钢桥面铺装结构EES的铺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铺装结构至少包括环氧沥青混凝土层和SMA沥青混凝土层,所述铺装结构的铺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摊铺车出料摊铺所述环氧沥青混凝土层于所述钢桥面上,所述环氧沥青混凝土层的出料摊铺温度为115~120℃之间,之后对所述环氧沥青混凝土层进行碾压,碾压温度为70~80℃之间;通过摊铺车出料摊铺所述SMA沥青混凝土层于所述环氧沥青混凝土层上,所述SMA沥青混凝土层的出料摊铺温度为170~180℃之间,之后对所述SMA沥青混凝土层进行碾压,碾压温度为120~130℃之间。

所述铺装结构自下而上依次由防锈层、下粘结层、环氧沥青混凝土层、上粘结层以及SMA沥青混凝土层构成。

所述环氧沥青混凝土层由环氧沥青结合料和集料按质量比62:1000~68:1000混合而成,所述环氧沥青混凝土层的厚度为25~30mm。

所述SMA沥青混凝土层由SMA沥青结合料和集料按质量比58:1000~62:1000混合而成,所述SMA沥青混凝土层的厚度为35~40m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351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