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加热型导纱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034530.2 | 申请日: | 2015-0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991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范真;陈祖英;李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理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D01H13/04 | 分类号: | D01H13/04;D01H13/28;D01H13/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50 | 代理人: | 张建纲 |
| 地址: | 2130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 型导纱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机械领域,尤其是一种可加热型导纱机构。
背景技术
纺纱机在实际工作时,纱线总是长时间连续不断的通过导纱钩,导纱钩的导纱通道处产生局部温升以及严重的磨损,特别是纺织强力较高的化纤产品时,导纱钩的磨损和破坏尤显严重,不可避免地出现导纱钩表面粗糙,甚至形成沟槽,降低了使用寿命。
通常将纱线上在3mm以上的纤维称为毛羽,由于导纱钩的过纱通道孔径一般较大,因此导纱钩不具有毛羽集聚效果。为了使纱线通过导纱钩时能够部分的聚集毛羽,通常的做法是减小过纱通道的孔径,必须使用直径较细的钢丝作为制作导纱钩材料,其后果是导纱钩强度降低,容易弯曲、断裂,并在纱线的压力下导致振颤造成纱线张力不均,易造成纱线断头。给后道工序的加工、纱线物理机械性能及织物质量都带来较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是导纱钩集聚毛羽效果差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加热型导纱机构,包括调节杆,调节杆上端铆接有导纱钩,导纱钩的前端向右卷绕成螺旋状的过纱通道,导纱钩一侧固定有挡纱杆,所述挡纱杆端部固定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对应设置在过纱通道下方以支撑通过过纱通道的纱线,所述加热装置与纱线接触部位的内壁上沿纱线运动方向开设有U型槽。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为蜡制滚轮,所述蜡制滚轮中部沿蜡制滚轮轴向开设有U型槽。特制的蜡制滚轮装卸方便,生产低廉,对纱线的毛羽进行进一步聚集,提高纱线质量。
在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为熨烫线滚轮,所述熨烫线滚轮中部沿熨烫线滚轮轴向开设有U型槽,熨烫线滚轮包括陶瓷熨烫导纱板、电热层、调温层、热层、外层及自动开关,所述调温层包覆在热层外,所述外层包覆在调温层外,所述电热层套设在U型槽外,所述陶瓷熨烫导纱板套设在电热层外,所述自动开关与电热层连接。纱线进入导纱钩内的陶瓷熨烫导纱板时,自动开关打开,电热层产生的热量能使纱线毛羽顺利贴服,调温器的目的是使U型槽内的纱线在恒温条件下进行熨烫毛羽。
作为优选,所述U型槽底部的圆弧面直径是纱线直径的3-8倍。
所述过纱通道与纱线接触部位的内壁上沿纱线运动方向开设有条形槽,条形槽可以防止纱线晃动。所述条形槽上包覆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采用硬质合金、金属陶瓷或陶瓷材料,耐磨层厚度为0.25-0.5mm。耐磨层可以提高导纱钩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可加热型导纱机构具有很高的耐磨性能,导纱钩卷绕成螺旋状,强度高,纱线从加热装置上穿过,使得毛羽卷绕并高度集中在纱线上,减少了毛羽的产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可加热型导纱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本发明可加热型导纱机构的蜡制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可加热型导纱机构的熨烫线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可加热型导纱机构,包括调节杆5,调节杆5上端铆接有导纱钩2,导纱钩2的前端向右卷绕成螺旋状的过纱通道3,导纱钩2一侧固定有挡纱杆1,所述挡纱杆1端部固定有加热装置4,所述加热装置4对应设置在过纱通道3下方以支撑通过过纱通道3的纱线,所述加热装置4与纱线接触部位的内壁上沿纱线运动方向开设有U型槽。所述过纱通道3与纱线接触部位的内壁上沿纱线运动方向开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上包覆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采用硬质合金、金属陶瓷或陶瓷材料,耐磨层厚度为0.25-0.5mm。
如图3所示的蜡制滚轮7,蜡制滚轮7中部沿蜡制滚轮7轴向开设有U型槽6,U型槽6绕蜡制滚轮7一周。加工时,纱线先通过蜡制滚轮7的U型槽6,对毛羽进行进一步聚集,再通过导纱钩2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理工学院,未经江苏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345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控制纱线质量的纺纱机清纱器
- 下一篇:一种组合自动落纱小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