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打破北乌头种子休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33569.2 | 申请日: | 2015-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416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邵财;王英平;张亚玉;刘继永;张浩;孙海;关一鸣;吴连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C1/00 | 分类号: | A01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130112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破 乌头 种子 休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材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打破北乌头种子休眠的方法。
背景技术
毛茛科乌头属植物分为乌头亚属(Subgen Aconitum)、露蕊乌头亚属(Subgen Paraconitum)和牛扁亚属(Subgen Gymnaconitum)。其中,乌头亚属又分为乌头组和多果乌头组,乌头组又分为兴安乌头系、短柄乌头系、褐紫乌头系、保山乌头系、准噶尔乌头系、岩乌头系、圆叶乌头系、显柱乌头系、甘青乌头系、蔓乌头系。乌头属植物多含有乌头碱等生物碱,多数种类的块根有剧毒。乌头属植物中约有36种可供药用。但不同种的乌头形态特征、生长习性、药用价值皆有不同。例如:
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属乌头亚属蔓乌头系,乌头主产四川、陕西。云南、贵州、河北、湖南、湖北、江西、甘肃等省有栽培。生山地草坡或灌丛中。乌头种子长3~3.2毫米,三棱形,只在二面密生横膜翅。花期9~10月,果期10月至11月。《中国药典2010》规定其干燥块根为“川乌”。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
露蕊乌头(Aconitum gymnandrum Maxim.)属露蕊乌头亚属,分布于西藏、四川西部、青海、甘肃南部。生于山地草坡、田边草地或河边砂地。种子倒卵球形、密生横狭翅。花期6~8月。具有祛风镇痛的作用,用于祛风湿、止痛、杀虫等。
黄花乌头(Aconitum coreanum(H.Lév.)Rapaics)属乌头亚属短柄乌头系,分布于中国、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生于山地草坡或疏林中。种子长约椭圆形,具三条纵棱,花期8~9月。治偏正头痛、寒湿痹痛、口眼歪斜等症,外用可治疥癣。块根水浸液可作农药,防治小麦杆锈病。
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chb)属乌头亚属蔓乌头系,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生于山坡或草甸上。北乌头的种子长约2.5毫米,扁椭圆球形,沿棱具狭翅,只在一面生横膜翅。花期7~9月。《中国药典2010》规定其干燥块根为“草乌”,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能,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目前,草乌在强心、镇痛、抗炎、调节免疫等方面已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基础。以草乌为主要原料的“乌头注射液”与目前常用镇痛药“杜冷丁”相比,在治疗晚期癌症疼痛等方面疗效显著,且无成瘾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草乌资源的需求日益提高。
但是,由于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及人为的采挖,北乌头野生资源趋于枯竭。因产地及习惯上的不同也将黄草乌、多裂乌头、瓜叶乌头、圆锥序乌头、松潘乌头及太白乌头的干燥块根当草乌用,造成市场草乌基源品混乱,中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难以控制。因此,进行北乌头引种驯化,使野生变家种,实现北乌头资源的迁地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北乌头种子存在胚后熟及生理后熟,即尽管种子的形态上已经发育成熟,但胚尚未完成发育,种胚体积较小,结构不完善,必须要再经过一段时间发育使胚成熟后,种子才具备萌发的条件。北乌头种子的这种特性使北乌头在种子繁殖的过程中出现萌发率低、发芽慢、发芽不整齐的现象。其休眠期长、发芽率低等问题成为北乌头规模化生产的主要瓶颈,严重影响了北乌头的种子繁殖效果。
目前,人工种植北乌头虽然可以采用块根繁殖或切芽繁殖等无性繁殖方式,但利用无性繁殖存在诸多缺陷,如(1)采用块根繁殖,其繁殖系数较低,一株野生品仅能繁殖3~5株栽培品;(2)当采用块根进行多代繁殖后,种苗将出现退化现象,具体表现抗性差、病害多、产量低等方面;(3)采用块根繁殖同样会对野生资源造成毁灭性的伤害。
因此,打破北乌头种子休眠,提高其萌发率,将成为改变北乌头栽培模式的关键技术,同时将会促进北乌头产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打破北乌头种子休眠、提高北乌头种子发芽率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打破北乌头种子休眠的方法包括:
北乌头种子杀菌后,以浓度为300mg/L~400mg/L的赤霉素处理;
将赤霉素处理后的种子进行高低温交替培养后于0℃~5℃培养;
高低温交替培养过程中,低温培养的温度为14℃~16℃,时间为11h~13h;高温培养的温度为19℃~21℃,时间为11h~1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335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吸排种器
- 下一篇:小型动力破茬免耕播种施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