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表面改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26729.0 | 申请日: | 2015-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386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2 |
发明(设计)人: | 郅晓科;王丽;陈丹;刘贵娟;梁广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05;H01M4/525;H01M4/62 |
代理公司: | 天津翰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2210 | 代理人: | 赵凤英 |
地址: | 300401 天津市北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镍锰酸锂 正极 材料 表面 改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电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表面包覆改性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以其低自放电率、高比能量、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和其它高能量设备。尖晶石型LiNi0.5Mn1.5O4材料是在锰酸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4.7V(vs.Li/Li+)的高工作电压,能量密度较LiCoO2和LiFePO4高20%和30%,尖晶石结构中的三维锂离子扩散通道使其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而且其电池成本较低,约是三元材料的1/3左右,这些优点使LiNi0.5Mn1.5O4成为高比能量动力电池首选的正极材料。
但是镍锰酸锂充放电过程中,由于较高的电压,电极表面的电解液不停地被氧化分解,消耗Li+,导致有效锂减少,容量衰减严重。另外,高温制备的镍锰酸锂晶体中存在着氧缺陷,为了维持电中性,材料中有大量Mn3+存在,Mn3+易发生歧化反应生成Mn2+,循环过程中存在锰的溶解现象,也会导致材料容量衰减。
研究表明,通过在LiNi0.5Mn1.5O4表面包覆稳定的保护层,可避免或减少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减少锰溶解和颗粒与电解液的反应,有效提高材料的化学稳定性。现有包覆改性技术一般采用氧化锌、氧化铝、二氧化硅、氟化铝等物质作为包覆剂,但是这些物质大多属于半导体或绝缘体,包覆以后会降低材料整体的电子导电率,影响材料的倍率性能。而且现有技术一般采用液相沉淀技术,在材料表面包覆一层氢氧化物或氟化物后再高温焙烧,完成对材料的包覆改性。专利102005563B将LiNi0.5Mn1.5O4材料加入到含有锂源的可溶性铝盐溶液中搅拌均匀,干燥,高温焙烧处理得到表面包覆一层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高电压材料。专利104078668A采用原位表面包覆法将LiNi0.5Mn1.5O4材料加入到制备Li2MnO3的前驱体溶液中,通过搅拌、蒸干和热处理得到一定量Li2MnO3包覆的LiNi0.5Mn1.5O4正极材料。由此可见,这些包覆工艺后续都需要高温焙烧才能完成对材料的包覆改性,工艺复杂,控制点多,能源消耗大,而且很难难实现对材料的均匀完整包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声化学镀镍表面改性高电压LiNi0.5Mn1.5O4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不需要高温焙烧,通过超声处理和化学镀镍可直接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镍涂层,不需要高温焙烧等后续工序,而且镍是一种优良导体,可提高正极材料的导电性,将其用于锂离子电池,能显著提高电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能;其表面包覆的镍层充满微孔和介孔结构,有利于锂离子脱嵌,对高倍率性能有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表面改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镍锰酸锂粉体浸没于活化溶液中,室温超声分散活化10~60min,抽滤,水洗至中性,得到经活化处理的镍锰酸锂;
(2)将上面得到的经活化处理的镍锰酸锂在恒温电热箱中加热,加热温度为300~350℃,保温时间为20~40min,得到表面有单质镍的镍锰酸锂基体;
(3)将上述处理的表面有单质镍的镍锰酸锂基体倒入化学镀液中,其中,每2~4mL化学镀液加1g基体,并对其进行磁力搅拌或超声分散,20~60min,然后抽滤,洗涤,真空干燥即得镍包覆的镍锰酸锂材料;
所述活化溶液的配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醋酸镍和柠檬酸钠溶于1L甲醇中,然后用氨水调节溶液的pH值至8;其中,每升甲醇中加入醋酸镍70~90g,柠檬酸钠90~100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工业大学,未经河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267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