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凝胶电化学加工的肋化内冷却结构冷却管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25314.1 | 申请日: | 2015-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252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昆;沈奇;牟玉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H3/00 | 分类号: | B23H3/00;B23H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凝胶 电化学 加工 肋化内 冷却 结构 冷却管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凝胶电化学加工的肋化内冷却结构冷却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电解质溶液采用含有电解质的凝胶取代传统电化学加工中的电解质溶液,具体步骤如下:
(1).预处理阶段:
(1.1).探伤处理,在进行加工之前,应该对被加工管道进行探伤测试,检测是否存在瑕疵,如果存在则不适宜采用本方法进行肋化内冷却机构的加工;
(1.2).管道内壁表面清洁处理,在电化学加工前时采用电化学加工清洗液对被加工管道内表面进行清洁处理,去除被加工管道内表面覆盖的有机物,在完成清洗加工之后再进行水洗去除管道内部所含有的清洗液;由于内表面的有机物是否残留很难用肉眼直接检查,采用清洗液的残留物进行分析,当清洗液中不出现肉眼可是别的杂质,则认为清洗完成;
(1.3).活化处理,对于惰性金属,应该进行活化处理;
(2).电解质凝胶的制备
(2.1)电解质溶液配制,配制质量浓度为5%~10%的硝酸钠溶液,得到澄清透明的硝酸钠溶液;
(2.2)凝胶引发剂的配制,将二甲基乙酰基乙酰胺、粘土和光引发剂按质量比为80:14:6的比例均匀混合,加水得到总体浓度为5%的凝胶引发剂;
(2.3)凝胶原液制备,将步骤(2.1)得到的电解质溶液和步骤(2.2)得到的凝胶引发剂按质量比为1:1~5:1的比例混合,将得到的溶液放置于搅拌器上进行搅拌得到澄清透明溶液;
(2.4)凝胶聚合反应,将凝胶原液导入模具中,将模具整体置于紫外灯下照射,得到所需要的凝胶;紫外灯照射是的温度控制在18℃~60℃,加工时间控制在30min~90min;
(3).装置平台主要采用自动加工的加工模式,装置包括中央处理器、执行机构、反馈机构、加工电源及其控制器,凝胶供给循环系统和加工工具,具体加工步骤为:首先将制备好的凝胶卷入凝胶循环供给系统中,然后将得到的循环系统安装在主轴电极的夹具上,同时将被加工管道安装在机床工作平台上,完成对刀;在装置上电之后,由中央处理器控制凝胶供给循环装置螺旋工进,同时控制加工电源控制装置控制电源的通断,通过凝胶电化学加工实现肋化内冷却结构的加工,其中:加工电压为5V~10V。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凝胶电化学加工的肋化内冷却结构冷却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工进机构采用凝胶和绝缘工进层相互螺旋形缠绕,保证绝缘层与凝胶电解质层之间的良好形状。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凝胶电化学加工的肋化内冷却结构冷却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凝胶供给循环系统中的凝胶电极,其直径小于管道直径,保证凝胶供给循环系统可直接进入管道中而不受其他因素制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2531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