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过滤装置、处理工艺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13136.0 | 申请日: | 2015-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069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22 |
发明(设计)人: | 赵庆生;赵兵;董志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D33/11 | 分类号: | B01D33/11;B01D33/42;B01D33/46;B01D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侯潇潇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滤 装置 处理 工艺 及其 用途 | ||
1.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进料部件、过滤网筒(2)、连接轴(6)、接液部件(3)、动力部件(4)、传动部件(5)和立柱(8),其中进料部件与过滤网筒(2)相连,过滤网筒(2)套于连接轴(6)外,连接轴(6)固定于立柱(8)上,连接轴(6)的一端与进料部件相连,连接轴(6)的另一端由动力部件(4)通过传动部件(5)带动,动力部件(4)位于连接轴(6)未与进料部件相连的一端下方,接液部件(3)位于过滤网筒(2)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进料部件、过滤网筒(2)、连接轴(6)、出料筒(13)、接液部件(3)、动力部件(4)、传动部件(5)和立柱(8),其中进料部件与过滤网筒(2)相连,过滤网筒(2)套于连接轴(6)外,连接轴(6)固定于立柱(8)上,连接轴(6)的一端与进料部件相连,出料筒(13)位于过滤网筒(2)未与进料部件相连的一端并与过滤网筒(2)相连,出料筒(13)套于连接轴(6)外,出料筒(13)通过传动部件(5)由动力部件(4)带动,动力部件(4)位于出料筒(13)下方,接液部件(3)位于过滤网筒(2)下方。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部件包括进料口(1)和进料管道(9);
优选地,所述接液部件(3)为开放式接液槽或封闭式接液槽;
优选地,所述封闭式接液槽是将过滤网桶整体封闭;
优选地,所述接液部件(3)有出液口(7);
优选地,所述出液口(7)为封闭式管道或开放式放液管道;
优选地,所述动力部件(4)为电机、手转摇轮、热机、外燃机、内燃机、汽轮机或冲压发动机中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传动部件(5)为皮带、链条或齿轮中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出料筒(13)为不锈钢筒、PVC筒或橡胶筒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筒(2)水平放置;
优选地,所述过滤网筒(2)为一层滤网或二层以上同心相套的滤网;
优选地,所述过滤网筒(2)的滤网为编织网和/或打孔板;
优选地,所述过滤网筒(2)的滤网的网眼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或菱形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过滤网筒(2)的滤网的网眼孔径为0.0001~1cm;
优选地,所述过滤网筒(2)的材质为不锈钢、滤布或高分子材料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高分子材料为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尼龙、聚碳酸酯、聚氨酯、聚四氟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环氧树脂、酚醛塑料、聚酰亚胺或三聚氰氨甲醛树脂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物。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筒(2)下部设置刮板(10);
优选地,所述刮板(10)固定于接液部件(3)上或通过横杆与立柱(8)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刮板(10)上设有刮片(11);
优选地,所述刮片(11)所用材料为海绵、PVC、橡胶或硅胶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件(4)和动力部件(4)一侧的立柱(8)固定于升降装置(12)上。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6)的另一端由动力部件(4)通过传动部件(5)带动单向转动或正反双向转动;
优选地,所述连接轴(6)的另一端由动力部件(4)通过传动部件(5)带动转动的转速为1~200rpm;
优选地,所述连接轴(6)的另一端由动力部件(4)通过传动部件(5)带动转动的转速为10~20rpm。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6)上设有叶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1313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