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含间充质干细胞‑水凝胶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82128.5 | 申请日: | 2014-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73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晟丘;金美馨;尹正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特罗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5/12 | 分类号: | A61K35/12;A61K9/06;C12N5/0775;C08J3/075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35 | 代理人: | 陈姗姗,郭栋梁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含 间充质 干细胞 凝胶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水凝胶中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组合物,更详细地,涉及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水凝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地,在水凝胶中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后,进行清洗并向注射器填充,从而可以随即进行给药,在最终移植细胞准备过程中,无需进行酶处理,且无需进行利用离心分离等的清洗步骤,而是以水凝胶状态进行清洗,因此,无细胞损失,而且生理活性物质插入在水凝胶孔(pore)内,从而具有从给药到个体之后开始呈现治疗效果的优点。
背景技术
在利用通过胰蛋白酶或分散酶等蛋白酶处理来取得得的所分离的细胞对蛋白酶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以往的第一代干细胞治疗剂非选择性地对暴露于细胞膜的所有蛋白质进行分解,因此,几乎无法维持细胞间结合和基底膜蛋白质等。并且,为了使蛋白酶非活性化,添加胎牛血清(FBS)等动物来源物质,并为了去除胎牛血清而执行数次清洗-离心分离过程,通常在进行一次清洗-离心分离过程发生5~10%左右的细胞被损失。因此,使用蛋白酶的细胞收集过程为非常低效的方法。
并且,若将所分离的单细胞移植于疾病部位,则通过扩散及吸收等而从目标部位流出,因此,细胞的停留率低。此外,由于间充质干细胞为附着性强的细胞,当被分离为单细胞时,存在会在6~24小时内被死灭且生存率非常低的缺点。
在WO 2006/004951号中公开了从生物相容性支架内的成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规定形态和规模的软组织重新(de novo)进行体内(in vivo)合成的方法及通过该方法制备的组合物。在上述文献中提出了利用生物相容性支架使用水凝胶聚合物的方法,更具体地,使用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的方法。但是,上述组合物用于修复软组织的结合,在将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作为支架来使用的情况下,仅预测到需要使直径几乎无变化,但对于在培养后填充于注射器并及时进行给药的制备过程,没有公开或暗示。
韩国授权专利第1289834号中公开了包含羊水来源干细胞的括约肌再生细胞治疗剂,若上述细胞治疗剂注入于水凝胶复合体,具体地,注入于藻酸盐/PF-127/透明质酸,则其效果会增大。但是,在上述文献中,并没有公开可通过改善收集干细胞的过程本身来提高取得率。
韩国授权专利684940号中公开了将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的方法,更具体地,公开了通过将间充质干细胞固定于包含作为生物降解性高分子的纤维蛋白/HA的混合支撑体来进行培养的方法。但是,在上述文献中,仅公开了在将纤维蛋白/HA作为支撑体来使用的情况下,无需添加为了以往的细胞分化而添加的转化生长因子β(TGF-beta),也可以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
在以往的方法的情况下,在最终移植细胞准备过程中,进行酶处理,因此会对细胞间结合和基底膜蛋白质造成损伤,在细胞收集、清洗、小瓶填充步骤以及从小瓶重新填充至注射器的各步骤中,会发生细胞损失,并且存在如下的问题,即,进行酶处理后,仅收集单细胞并进行注射,因此,在细胞培养期间所合成的如胶原蛋白的大部分活性物质被去除。
对此,在本发明中,提供在水凝胶中细胞后,进行清洗并可向注射器填充来及时进行给药的形态的组合物,从而在最终移植细胞准备过程中,无需进行酶处理,且无需进行利用离心分离等的清洗步骤,而是以水凝胶状态进行清洗,因此,几乎无细胞损失,而且生理活性物质插入在水凝胶孔内,从而从给药到个体之后开始呈现治疗效果,通过在如上所述的方面重新推究来完成了本发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WO2006/004951号
韩国授权专利第1289834号
韩国授权专利684940号。
非专利文献
Wu X,Ren J,Li J.,Cytotheray,2012May;14(5):555-62
Liao HT.et al.,J.Trauma.,2011Jan;70(1):228-37
Wang K.et al.,Tissue Eng Part A.,2012Dec;18(23-24):2507-17
Fang H.et al.,J Huazhong Univ Sci Technolog Med Sci.,2004;24(3):272-4
Inok Kim et al.,Tissue Eng Part A.,2013;19(21-22):2373-81.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特罗根有限公司,未经安特罗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821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核电站事故应急救援模拟训练系统
- 下一篇:拖轮傍拖大型油轮工况的仿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