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处理装置及水处理装置的运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81210.6 | 申请日: | 2014-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9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樱井秀明;铃木英夫;中小路裕;吉冈茂;冲野进;仙波范明;杉山茂广;江田昌之;阿部飞太;上户龙;鹈饲展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D65/10 | 分类号: | B01D65/10;B01D65/06;C02F1/4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处理 装置 运行 方法 | ||
1.一种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分离膜装置,具有从被处理水浓缩溶解成分和分散成分而获得透过水的分离膜;
第1附着物检测部,设置于从排出非透过水的非透过水管路分支的非透过水分支管路,且具有第1检测用分离膜,所述第1检测用分离膜将分支的非透过水的一部分作为检测液并将该检测液分离为检测用透过水和检测用非透过水,所述非透过水浓缩溶解成分和分散成分而成;及
第1检测用分离液流量测量装置,测量在所述第1检测用分离膜中分离的检测用透过水或检测用非透过水的任一者或两者的流量。
2.一种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分离膜装置,具有从被处理水浓缩溶解成分和分散成分而获得透过水的分离膜;
第2附着物检测部,设置于从供给所述被处理水的被处理水供给管路分支的被处理水分支管路,且具有第2检测用分离膜,所述第2检测用分离膜将分支的被处理水的一部分作为检测液并将该检测液分离为检测用透过水和检测用非透过水;及
第2检测用分离液流量测量装置,测量在所述第2检测用分离膜中分离的检测用透过水或检测用非透过水的任一者或两者的流量。
3.一种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分离膜装置,具有从被处理水浓缩溶解成分和分散成分而获得透过水的分离膜;
第1附着物检测部,设置于从排出非透过水的非透过水管路分支的非透过水分支管路,且具有第1检测用分离膜,所述第1检测用分离膜将分支的非透过水的一部分作为检测液并将该检测液分离为检测用透过水和检测用非透过水,所述非透过水浓缩溶解成分和分散成分而成;
第1检测用分离液流量测量装置,测量在所述第1检测用分离膜中分离的分离液的流量;
第2附着物检测部,设置于从供给所述被处理水的被处理水供给管路分支的被处理水分支管路,且具有第2检测用分离膜,所述第2检测用分离膜将分支的被处理水的一部分作为检测液并将该检测液分离为检测用透过水和检测用非透过水;及
第2检测用分离液流量测量装置,测量在所述第2检测用分离膜中分离的分离液的流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第1检测用分离液流量测量装置或第2检测用分离液流量测量装置的测量结果,实施所述分离膜装置的所述分离膜的清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第1检测用分离液流量测量装置或第2检测用分离液流量测量装置的测量结果,实施如下控制,即,将运行条件变更为附着物不附着于所述分离膜装置的所述分离膜的条件。
6.一种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分离膜装置,具有从被处理水浓缩溶解成分和分散成分而获得透过水的分离膜;
第1附着物检测部,设置于从排出非透过水的非透过水管路分支的非透过水分支管路,且具有第1检测用分离膜,所述第1检测用分离膜将分支的非透过水的一部分作为检测液并将该检测液分离为检测用透过水和检测用非透过水,所述非透过水浓缩溶解成分和分散成分而成;
第1检测用分离液流量测量装置,测量在所述第1检测用分离膜中分离的检测用透过水或检测用非透过水的任一者或两者的流量;及
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第1检测用分离液流量测量装置的测量结果,实施如下控制,即,将运行条件变更为附着物不附着于所述分离膜装置的所述分离膜的条件。
7.一种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分离膜装置,具有从被处理水浓缩溶解成分和分散成分而获得透过水的分离膜;
第2附着物检测部,设置于从供给所述被处理水的被处理水供给管路分支的被处理水分支管路,且具有第2检测用分离膜,所述第2检测用分离膜将分支的被处理水的一部分作为检测液并将该检测液分离为检测用透过水和检测用非透过水;
第2检测用分离液流量测量装置,测量在所述第2检测用分离膜中分离的检测用透过水或检测用非透过水的任一者或两者的流量;及
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第2检测用分离液流量测量装置的测量结果,实施如下控制,即,将运行条件变更为附着物不附着于所述分离膜装置的所述分离膜的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8121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