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涂装物品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68004.1 | 申请日: | 2014-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138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斋藤俊;相川将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27/30 | 分类号: | B32B27/30;B32B27/18;B32B27/20;B32B27/36;B05D7/24;C09D5/03;C09D7/12;C09D127/12;C09D16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1100 | 代理人: | 董庆,张佳鑫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基材的表面具有固化膜的涂装物品。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全球变暖及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全球规模的环境破坏问题越来越显著。国际上呼吁全球环境污染对策,从环境保护的观点开始进行各种规定。其中,有机溶剂(VOC)向大气中的排放是重大的问题,在各业界中,在倾向于强化VOC规定的同时,脱有机溶剂化(脱VOC)的活动也逐渐活跃起来。涂料业界中,作为可代替现有的有机溶剂型涂料的涂料,对于作为完全不含VOC、不需要废气处理和废水处理且能够回收再利用的环境友好型涂料的粉体涂料的期待也提高了。
作为粉体涂料,主要使用丙烯酸树脂类粉体涂料、聚酯树脂类粉体涂料、或环氧树脂类粉体涂料。但是,使用这些粉体涂料而形成的固化膜具有耐候性差的缺点。
作为改良该缺点的粉体涂料,还开发了使用氟树脂的氟树脂类粉体涂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此外,还提出了以降低成本等为目的而将聚酯树脂和氟树脂掺合而得的粉体涂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将聚酯树脂和氟树脂掺合而得的粉体涂料与丙烯酸树脂类粉体涂料、聚酯树脂类粉体涂料和环氧树脂类粉体涂料相比,固化膜的耐候性优异。但是,固化膜包含二氧化钛作为颜料时,固化膜的耐候性有时会不足够。
此外,通过在基材的表面涂装聚酯树脂类粉体涂料而形成聚酯层,在聚酯层的表面涂装氟树脂类粉体涂料而形成氟树脂层,即进行所谓的二次涂布,也能够以低成本形成耐候性优异的固化膜。但是,采用两次涂布时,固化膜的形成变得繁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26636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1-121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化膜的形成不繁杂、且无论固化膜是否包含二氧化钛,固化膜的耐候性都优异的涂装物品。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具有以下[1]~[15]的构成的涂装物品。
[1]涂装物品,其为具有将包含含氟聚合物(A)、聚酯聚合物(B)、紫外线吸收剂(D)和二氧化钛(E)的粉体涂料涂装于基材而形成的所述粉体涂料的固化膜的涂装物品,其中,
所述固化膜的厚度为20~1000μm;
通过下述方法(1)算出的自所述固化膜的表面到深度5μm为止的区域(I)中存在的C元素、O元素、F元素和Ti元素的各原子数浓度的合计记为100%时的Ti元素的原子数浓度为0~9%;
通过下述方法(2)算出的自所述固化膜的表面到深度大于10μm的区域(II)中存在的C元素、O元素、F元素和Ti元素的各原子数浓度的合计记作100%时的Ti元素的原子数浓度为8.5~15%;
通过下述方法(3)算出的所述区域(I)(100质量%)中所含的所述紫外线吸收剂(D)的比例为0.5~10质量%;
方法(1):
用具备能量分散型X射线分析装置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观察所述固化膜的截面,用能量分散型X射线分析装置分析所述区域(I)中存在的C元素、O元素、F元素和Ti元素的各原子数浓度,算出将C元素、O元素、F元素和Ti元素的各原子数浓度的合计记为100%时的Ti元素的原子数浓度;
方法(2):
用具备能量分散型X射线分析装置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观察所述固化膜的截面,在所述固化膜的厚度为20μm以上且小于30μm的情况下对下述区域(II-1)、在所述固化膜的厚度为30μm以上且小于40μm的情况下对下述区域(II-1)~(II-2)、在所述固化膜的厚度为40μm以上且小于50μm的情况下对下述区域(II-1)~(II-3)、在所述固化膜的厚度为50μm以上且小于60μm的情况下对下述区域(II-1)~(II-4)、在所述固化膜的厚度为60μm以上的情况下对下述区域(II-1)~(II-5)用能量分散型X射线分析装置分析各区域中存在的C元素、O元素、F元素和Ti元素的各原子数浓度,对于各区域算出将C元素、O元素、F元素和Ti元素的各原子数浓度的合计记为100%时的Ti元素的原子数浓度,将各区域的Ti元素的原子数浓度加和,除以区域数以算出平均值;
区域(II-1):自所述固化膜的表面起的深度大于10μm且20μm以下的区域,
区域(II-2):自所述固化膜的表面起的深度大于20μm且30μm以下的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硝子株式会社,未经旭硝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680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