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使用加热带翻新外胎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65929.0 | 申请日: | 2014-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930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G·马尔塞;H·欣奇;J·梅里诺洛佩斯;M·德尔博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30/54 | 分类号: | B29D30/54;B29C65/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14 | 代理人: | 程伟,马云超 |
地址: | 法国克莱***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使用 热带 翻新 外胎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的翻新。
背景技术
常规上,翻新操作包括从外胎移除磨损的胎面,以便替换成新的胎面。为此目的,已知的方式是,在轮胎上设置有将胎面接合到胎体的热熔的接合层。对于翻新而言,该层应用到轮胎胎体。接下来,放下与车轮的使用相兼容的胎面。接下来,加热该层至特定于材料的预定温度,然后使其冷却。在冷却时,该层确保胎面粘合到胎体。加热操作可以在组装之前例如通过红外或强制对流而进行,或者在组装之后例如通过接触传导、电传导、强制对流、高频或微波感应而进行。
在加热时,应当在胎面上施加压力,以便在胎面与胎体之间压紧接合层。这种按压手段应当与所用的加热手段相兼容,这就是说,不应当弱化由加热手段(其集成在轮胎中)所产生的任何电连接或热流的传导或对流,或者应当对于电磁辐射、高频或微波感应透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为,使得对热熔的接合层进行的加热和加压更容易。
为此,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外胎的方法,其中,在外胎内设置至少一根电导线和接合层,所述电导线形成以外胎的主轴线为中心的螺旋。
从而,导线使得接合层能够通过焦耳效应而受到加热,以便翻新外胎。另外,导线的朝向确保了对外胎的加固,并且使得支撑导线的部分能够更好地承受压力,并且让热熔层能够被加压。导线还具有在转动时在外胎中的机械式卡箍的功能。
有益地,导线是金属。
优选地,所述接合层包括热熔材料,优选为热塑性弹性体。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在所述外胎的胎体设置有与所述导线分开的加固帘布层。
从而,除了用于加热的导线,外胎还具有安全的加固帘布层。按绝对值计,该帘布层例如是优选相对于纵向方向的角度在0与20°之间的帘布层,更优选相对于纵向方向的角度在0与10°之间的帘布层。这样能够最小化接合层失效的后果。特别地,在没有加固帘布层时,如果胎面在其内表面支撑导线并且从外胎的剩余部分分离,则外胎不再被卡固。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将所述导线被设置到外胎的胎面中。
该导线则非常接近热熔接合层,从而能够局部加热接合层,并且防止外胎各部分的橡胶的不当的硫化或过硫化。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将所述导线设置到所述接合层中。
从而,加热时间得以减小,因为热量不需扩散穿过橡胶。另外,如果导线位于层外侧的橡胶中,导线为了将接合层软化而应当达到的温度降低了,并且加热时间变短了。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外胎,外胎中包括至少一根电导线和接合层,所述电导线形成以外胎的主轴线为中心的螺旋,所述接合层包括热熔材料。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翻新外胎的方法,其中,利用流过电流的导线的方式来加热接合层,所述导线在外胎内伸展并且形成以外胎的主轴线为中心的螺旋。
接合层的软化随之发生。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将所述外胎的胎体安装在轮辋上。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将胎面装配在胎体上,将所述导线设置到所述胎面中。
有益地,将所述胎体充气。
从而,对胎体的充气使其体积增加。接合层压紧在胎体和胎面之间。
优选地,在对所述外胎进行冷却时将所述胎体保持在充气状态。
通过以此方式冷却接合层,产生了这两个部分之间的粘合。朝向外胎的内侧对外胎的外表面施加压力。
由此,接合层被加压,尤其是如果胎体包括加固帘布层。
优选地,在对所述外胎进行冷却时维持在外胎外侧的压力。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胎面,其具有闭环的形式并且不具有外胎胎体,该胎面包括至少一个电导线,所述电导线形成以胎面的主轴线为中心的螺旋。
这是适于实施本发明的方法的中间产品。
最后,根据本发明,提供了经历了根据本发明的翻新操作的外胎。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所附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案,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外胎的轴向截面的视图;
-图2是图1中的外胎的一部分的更大比例的视图;
-图3是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的类似于图2的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外胎的轴向截面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其包括制造车轮的外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米其林集团总公司,未经米其林集团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659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