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63616.1 | 申请日: | 2014-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54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关口匡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F15/14 | 分类号: | F16F15/14;F16H45/0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车文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减少扭转振动的装置,尤其涉及具备在接受转矩而旋转的旋转部件的内部收纳有相对于该旋转部件旋转自如的滚动体的结构的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将由动力源产生的转矩向目标部位或目标部件传递的驱动轴、齿轮等旋转部件,会因被输入的转矩自身的变动、负荷的变动或者摩擦等而不可避免地振动。该振动的频率根据转速而变化。另外,也会一并产生二阶振动以上的高阶振动。这样产生的上述旋转部件的振动的振幅有时会因共振而变大。这样的振幅的增大会成为噪音增大、耐久性降低等的原因。因此,在利用旋转来传递动力的各种设备中广泛采用了用于防止振动的装置或机构。
作为减少旋转部件的扭转振动的装置的一例,已知有动态阻尼器。动态阻尼器构成为:滚动体因旋转轴的转矩变化而沿着滚动面摆动,利用该滚动体进行摆动的能量来减少振动。若该滚动体的摆动因油的粘性阻力等而受到制约,则动态阻尼器的振动衰减效果会降低。另外,若在滚动体与滚动面之间混入异物,则有可能会导致动态阻尼器的耐久性降低或者振动衰减效果降低。
在日本特开2012-197886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构成为抑制滚动体变得不容易摆动的动态阻尼器的一例。该日本特开2012-197886号公报所记载的动态阻尼器设置于与发动机的输出轴连结的变矩器的内部。该变矩器具备锁止离合器,构成为经由油或锁止离合器而将发动机的输出转矩传递给变速器的输入轴。动态阻尼器设置在插入到该变矩器的内部的变速器的输入轴上。为了使滚动体的摆动不被封入在该变矩器的内部的油阻碍,供滚动体摆动的区域被罩部件覆盖成液密状态。该罩部件由与旋转轴一体旋转且向轴线方向上的发动机侧开口环状的第一罩部件、和以能够沿着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经由密封部件嵌入所述第一罩部件的开口部的第二罩部件构成,滚动体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收纳于由该第一罩部件和第二罩部件围成的空间。即,供滚动体摆动的滚动室由第一罩部件和第二罩部件形成,该滚动室通过密封部件而形成为液密构造,以使得油不会浸入。
此外,在日本特表2011-504987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动态阻尼器,该动态阻尼器利用与变矩器中的涡轮一体旋转的板部件将滚动体保持为能够摆动。另外,在日本特开平11-311309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动态阻尼器,在变矩器中的发动机侧的内部设置有滚动室,在该滚动室设置有滚动体。在滚动室的壁面形成有使该滚动室的内部与变矩器的内部连通的贯通孔。
在上述日本特开2012-197886号公报所记载的使嵌合于第一罩部件的开口部的第二罩部件以能够沿着其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嵌合的结构中,对于配置在该第一罩部件与第二罩部件之间的密封部件的按压力不一定足够大。因此,存在第一罩部件与第二罩部件之间的液密性不足而导致油浸入滚动室的内部的可能性。
另外,在如日本特表2011-504987号公报所记载那样由板部件保持滚动体的情况下,通常由强度比较高的材料形成板部件。若使罩部件与该高强度材料一体化来形成滚动室,则会由于对强度没有特殊要求的罩部件使用与板部件不同的金属原材料而存在难以通过焊接等将罩部件与板部件连结的可能性。另外,若隔着密封部件在板部件的两面安装两个罩部件来形成滚动室,则用于充分按压密封部件的螺栓的根数等有可能增加。而且,在从板部件的两面侧利用螺栓按压安装在罩部件与板部件之间的密封部件的构造中,在板部件和/或罩部件因某种原因而产生了面摆动的情况下,存在使罩部件与板部件分开的方向的力发挥作用而密封性降低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的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供滚动体摆动的区域的气密性或者液密性的减振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636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