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分离塑料薄膜颗粒与有机材料颗粒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62244.0 | 申请日: | 2014-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2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威廉·扬·奥德格罗特贝弗尔斯伯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D技术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B1/20 | 分类号: | B07B1/20;B07B4/00;B29B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陈桂香;曹正建 |
地址: | 荷兰奥*** | 国省代码: | 荷兰;NL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分离 塑料薄膜 颗粒 有机 材料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塑料薄膜颗粒与有机材料颗粒的相互分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腔室(2)的壁(3)中布置孔眼(4);
通过为了进料而设置的进料口(5)将包含塑料薄膜颗粒和有机材料颗粒的混合物送进(A)所述腔室;
借助于转子(6)使被导入的所述混合物在所述腔室内部进行旋转运动,以使颗粒在所述孔眼的附近所经受的离心力是所述颗粒所经受的重力的至少五十倍;
在所述腔室内产生与所述转子的转轴平行的第一气流(B);
已经通过所述孔眼离开所述腔室的所述有机材料颗粒通过第一排料口(7)排出(C);且
被所述第一气流携带的所述塑料薄膜颗粒通过第二排料口(8)排出(D)。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横截面小于所述塑料薄膜颗粒的平均横截面的孔眼布置于所述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产生大的所述第一气流,使得在所述孔眼的附近,所述塑料薄膜颗粒因所述第一气流而受到的力大于所述塑料薄膜颗粒所经受的离心力。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较大部分的所述第一气流(B)是借助于所述转子产生的。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被所述第一气流携带的所述塑料薄膜颗粒通过所述第二排料口的排出(D)至少部分地借助于第二气流进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较大部分的所述第二气流是借助于所述转子产生的。
7.一种用于将塑料薄膜颗粒与有机材料颗粒的相互分离的装置(100,200),所述装置包括:
外壳(1);
腔室(2),所述腔室位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腔室的壁(3)设置有孔眼(4);
进料口(5),所述进料口用于将含有塑料薄膜颗粒和有机材料颗粒的混合物送进所述腔室;
转子(6),所述转子设置于所述腔室中且适合于使被导入的所述混合物进行旋转运动,使得在所述孔眼附近,颗粒所经受的离心力是其所经受的重力的至少五十倍;
第一工件,所述第一工件适合于在所述腔室内产生与所述转子的转轴平行的第一气流(B);
第一排料口(7),所述第一排料口用于将已经通过所述孔眼离开所述腔室的有机材料颗粒排出(C);和
第二排料口(8),所述第二排料口用于将由所述第一气流携带的塑料薄膜颗粒排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孔眼的横截面小于所述塑料薄膜颗粒的平均横截面。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工件适合于产生大的所述第一气流,使得在所述孔眼附近,所述塑料薄膜颗粒因所述第一气流而受到的力大于所述塑料薄膜颗粒所经受的离心力。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工件包括一定数量的第一叶片(9),所述第一叶片形成所述转子的一部分且所述第一叶片的作用面倾斜于所述转子的转轴。
11.如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产生第二气流的第二工件,所述第二气流用于将由所述第一气流携带的所述塑料薄膜颗粒通过所述第二排料口排出(D)。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工件包括一定数量的第二叶片(10),所述第二叶片形成所述转子的一部分且所述第二叶片的作用面平行于所述转子的转轴。
13.如权利要求7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200),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工件,所述第三工件用于去除存在于所述壁的朝向所述腔室的一侧(13)上的材料。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三工件包括一定数量的第三刀片(11),所述第三刀片形成所述转子的一部分且所述第三刀片的外端部位于所述壁的朝向所述腔室的所述一侧的附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D技术控股有限公司,未经D技术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6224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