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烯烃转化的催化剂床配置及用于获得烯烃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62028.6 | 申请日: | 2014-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25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埃伯哈德·恩斯特;大卫·林克;玛丽安娜·斯托亚诺娃;叶夫根尼·孔德拉坚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里利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7/14 | 分类号: | B01J37/14;B01J37/18;B01J23/30;C07C6/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顾晋伟;冷永华 |
地址: | 奥地利*** | 国省代码: | 奥地利;A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烯烃 转化 催化剂 配置 获得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烯烃转化的催化剂床配置,包括:i)至少一个主催化剂床,所述主催化剂床包含a)含有复分解催化剂的至少一种第一催化剂组分,和b)含有用于双键异构化的催化剂的至少一种第二催化剂组分;以及ii)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主催化剂床上游的至少一个催化剂预床,所述催化剂预床包含选自碱土金属氧化物的至少一种化合物。在将用作催化剂预床的所述至少一种化合物布置在至少一个主催化剂床上游之前,对用作催化剂预床并且选自碱土金属氧化物的至少一种化合物进行预处理,其中所述预处理包括至少一个循环,所述至少一个循环包括在氧化气氛和还原气氛中的相继处理。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催化剂床配置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5的用于获得烯烃的方法。
说明
丁烯是C4H8单烯烃异构体如1-丁烯、顺-2-丁烯、反-2-丁烯和异丁烯(2-甲基丙烯)。如果没有特别提及,则在本发明的框架内,顺-2-丁烯、反-2-丁烯也称作2-丁烯。顺-2-丁烯、反-2-丁烯和1-丁烯的总和表示为正丁烯。丁烯在商业上几乎总是作为石油精炼厂中通过裂解工艺或通过催化乙烯二聚反应的副产品产生。丁烯可以用于多种目的,如用于制造聚合物和其他化学品如杀虫剂、抗氧化剂、粘合剂、密封剂或弹性体。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使用正丁烯来生产丙烯已具有工业重要性。使用正丁烯作为起始材料合成丙烯是基于复分解反应。由此,根据以下总反应方案,在乙烯的存在下2-丁烯转化为丙烯:
该反应通常在包含元素周期系(PSE)第6族或第7族金属氧化物的催化剂存在下发生。用于烯烃复分解的催化剂的典型活性组分为负载在二氧化硅上的氧化钨(US 3,365,513)或者负载在氧化铝或二氧化硅-氧化铝上的氧化铼和氧化钼(US 4,547,617;US 6,281,402)。
已描述了复分解催化剂的各种修改和改进。已证明复分解催化剂与用于使1-丁烯中双键转移为2-丁烯的异构化催化剂的物理混合提高了总生产率(US 3,865,751;US 3,915,897;US 4,575,575)。典型的双键异构化催化剂包括可以与复分解催化剂共混的碱性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镁或氧化钙。使用氧化镁(MgO)作为助催化剂使得反应温度能够从约400℃(对于纯的二氧化硅负载的氧化钨(WO3/SiO2))降低至250℃至300℃。MgO与WO3/SiO2的重量比在0.1至20的范围内。氧化镁的功能是使1-丁烯异构化为2-丁烯,由于两种烯烃均存在于工业进料中。重要的是强调单独的氧化镁显示出可忽略不计的复分解活性。
除了其充当异构化催化剂的能力之外,还已知氧化镁从烯烃进料中去除或消除对复分解催化剂有害的痕量污染物的能力,特别是在用作“防护床”时(J.Mol.Cat.,1985,28:117-131)。氧化镁可以例如布置在包含复分解催化剂和异构化催化剂的组合物顶部(US2010/0056839 A1)。此处,最佳的催化剂活化与防护预床去除毒物的功能和1-丁烯至2-丁烯的异构化相结合。当应用该方法时,工业复分解反应器通常填充有作为主床的MgO与WO3/SiO2的混合物以及在主床上游的MgO预床。
根据US 2010/167911 A1,异构化催化剂与复分解催化剂的催化剂混合物可以以层的形式负载在反应器中。此处,催化剂床可配置成使得该床的上游端为基本上纯的异构化催化剂,而该床的下游端为异构化催化剂与复分解催化剂的混合物。这整个催化剂混合物可以在引入到反应器中之前被活化。
然而,已知的用于丙烯生产的工业复分解催化剂具有其活性由于形成焦炭而降低的缺点。因此,如果在生产周期中催化活性降低到低于一定水平,则催化剂的再生是必要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里利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博里利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620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