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无执照频带中的LTE信道选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61681.0 | 申请日: | 2014-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37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A·K·萨德克;M·雅弗茨;T·A·卡多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6/14 | 分类号: | H04W16/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李小芳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执照 频带 中的 lte 信道 选择 方法 | ||
本文中描述了用于减少在无执照频带上发送/接收蜂窝通信的网络实体对无执照频带上的非蜂窝通信的干扰的技术。例如,该技术可涉及使用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RAT1)在第一模式中操作、以及在处于第一模式时收集对于或者来自至少一个移动设备的干扰的干扰测量。该技术还可涉及切换到第二模式并使用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RAT2)、以及使用来自第一模式的干扰测量来在第二模式中使网络实体所造成或经历的干扰最小化。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各方面一般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尤其涉及减少对无执照频带上的非蜂窝通信的干扰。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网络被广泛部署以提供各种通信服务,诸如语音、视频、分组数据、消息接发、广播等。这些无线网络可以是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的网络资源来支持多个用户的多址网络。此类多址网络的示例包括码分多址(CDMA)网络、时分多址(TDMA)网络、频分多址(FDMA)网络、正交FDMA(OFDMA)网络、以及单载波FDMA(SC-FDMA)网络。
无线通信网络可包括能支持数个移动实体/设备(诸如举例而言,用户装备(UE)或接入终端(AT))的通信的数个网络实体(诸如,基站)。移动设备可经由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与基站通信。下行链路(或即前向链路)是指从基站至UE的通信链路,而上行链路(或即反向链路)是指从UE至基站的通信链路。
作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和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演进,第3代伙伴项目(3GPP)长期演进(LTE)代表了蜂窝技术中的主要进步。LTE物理层(PHY)提供了在基站(诸如演进型B节点(eNB))与移动设备(诸如UE)之间传达数据和控制信息两者的高效方式。
在对邻域小型蜂窝小区(NSC)(诸如举例而言,毫微微蜂窝小区或类似小型蜂窝小区)的增大部署下,将存在对有执照频谱的增大需求,这将有可能导致频谱不足。在无执照频谱(例如,5GHz)上部署NSC可在满足增大的频谱需求方面释放巨大的潜力。进一步注意到,与无执照频谱中的IEEE 802.11(Wi-Fi)相比,LTE可提供较高的频谱效率。然而,在无执照频带中部署NSC可导致对无执照频带上的非蜂窝通信的干扰。在此上下文中,仍存在对减少由部署在无执照频带上的NSC造成的干扰的技术的需求。
发明内容
附图中示出的本公开的解说性方面在以下进行了概述。这些和其他方面在详细描述部分被更全面地描述。然而,要理解,本公开不被限定于在本概述中或在详细描述中描述的形式。
根据本文所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由网络实体(例如,NSC)或其组件操作的用于干扰管理的方法。该方法可涉及使用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RAT1)在第一模式中操作。该方法可涉及在处于第一模式时收集对于或者来自至少一个移动设备的干扰的干扰测量。该方法可进一步涉及切换到第二模式并使用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RAT2)。该方法还可涉及使用来自第一模式的干扰测量来在第二模式中使网络实体所造成或经历的干扰最小化。
在相关方面,该方法可涉及通过在802.11k上使用Wi-Fi来在第一模式中收集干扰测量。在进一步相关方面,该方法可涉及通过修改参考信号收到功率(RSRP)/参考信号收到质量(RSRQ)使用LTE来在第一模式中收集干扰测量。
在又进一步相关方面,该方法可涉及根据所收集的干扰测量来建立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关于网络实体针对无执照频带的信道上的LTE通信所经历的干扰水平的信息;以及选择无执照频带的信道并在所选信道上通信以使网络实体所造成或经历的干扰最小化。
在再进一步相关方面,该方法可涉及:至少部分地基于收到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度量或占空比度量来定义干扰准则;以及响应于所选信道满足干扰准则而选择所选信道。在其他相关方面,电子设备(例如,NSC、UE、或者其组件)可被配置成执行上述方法体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高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616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