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基改良材料、沥青混凝土用骨料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61173.2 | 申请日: | 2014-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53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金甲釜;崔允祯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甲釜;崔允祯 |
主分类号: | C09K17/00 | 分类号: | C09K17/00;C04B1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吕琳;刘明海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基 改良 材料 沥青 混凝土 骨料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地基改良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沙土,在通过沙土的粒径分析来制成的粒径累积曲线上,当假设最大粒子的粒径为Dmax,最小粒子的粒径为Dmin时,所述沙土满足从Dmin值至Dmax除以4.45的值(Dmax/4.45)为止的累计通过比率(Pus)以及从Dmin乘以4.45的值(4.45Dmin)至Dmax值为止的累计通过比率(Pos)的乘积小于0.4,从而通过提高大粒子形成正四面体排列且小粒子配置于所述大粒子之间的概率来增加粒子之间的接触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基改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沙土以防止所述粒径累积曲线在连接与所述Dmax值相对应的累计通过率以及与所述Dmin值相对应的累计通过率的直线的中心上侧相交叉的方式具有粒径分布。
3.一种地基改良材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第一沙土的粒径分析来计算出所述第一沙土的平均粒径的步骤;
通过第二沙土的粒径分析来计算出所述第二沙土的平均粒径的步骤;
在所述第一沙土的平均粒径和所述第二沙土的平均粒径之差为10%以上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沙土和所述第二沙土进行混合来形成第三沙土的步骤;以及
通过所述第三沙土的粒径分析来计算出所述第三沙土的粒径累积曲线,并且在所述粒径累积曲线上,当假设最大粒子的粒径为Dmax,最小粒子的粒径为Dmin时,计算出从Dmin值至Dmax除以4.45的值(Dmax/4.45)为止的累计通过比率(Pus)以及从Dmin乘以4.45的值(4.45Dmin)至Dmax值为止的累计通过比率(Pos)的乘积,并在其值小于0.4的情况下,选定为地基改良材料的步骤,
由此通过提高大粒子形成正四面体排列且小粒子配置于所述大粒子之间的概率来增加粒子之间的接触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基改良材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沙土以防止所述粒径累积曲线在连接与所述Dmax值相对应的累计通过率以及与所述Dmin值相对应的累计通过率的直线的中心上侧相交叉的方式具有粒径分布。
5.一种沥青混凝土用骨料,其为混合于沥青的骨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料,在通过骨料的粒径分析来制成的粒径累积曲线上,当假设最大粒子的粒径为Dmax,最小粒子的粒径为Dmin时,所述骨料满足从Dmin值至Dmax除以4.45的值(Dmax/4.45)为止的累计通过比率(Pus)以及从Dmin乘以4.45的值(4.45Dmin)至Dmax值为止的累计通过比率(Pos)的乘积小于0.4,从而通过提高大粒子形成正四面体排列且小粒子配置于所述大粒子之间的概率来增加粒子之间的接触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沥青混凝土用骨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料以防止所述粒径累积曲线在连接与所述Dmax值相对应的累计通过率以及与所述Dmin值相对应的累计通过率的直线的中心上侧相交叉的方式具有粒径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甲釜;崔允祯,未经金甲釜;崔允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6117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