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切削刀片及可转位钻头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59351.8 | 申请日: | 2014-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28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3 |
发明(设计)人: | 孙洪升;朴赞奎;林孝俊;金成贤;安鲜蓉;金永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国冶金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3B51/02 | 分类号: | B23B51/02;B23B51/08;B23C5/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严星铁 |
地址: | 韩国首***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削 刀片 可转位 钻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切削刀片及可转位钻头,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切削刀片设置于可转位钻头,使得该可转位钻头用于孔加工的切削刀片及可转位钻头。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可转位钻头构成得可以更换安装切削刀片。由此,当切削刀片磨损时,更换切削刀片并使用。
当切削刀片安装于可转位钻头时,作为把切削刀片固定于可转位钻头的手段,利用了螺栓。但是,最近技术正在向使得无需螺栓而切削刀片自行固定于可转位钻头的方向发展。
如上所述,无需另外的螺栓或螺丝等连结要素而把切削刀片固定于可转位钻头的形式,被称为自固定(self fixing)形式。
以往的自固定形式的可转位钻头利用金属的弹性性质和摩擦力或体现约束力。另外,自固定形式的可转位钻头在相互约束的部分形成有凹凸,在凹凸吻合的同时体现约束。
但是,钻头工具执行高速旋转运动,从而在执行孔加工期间,要求切削刀片不从可转位钻头松动,约束力保持坚固。
在过度提高可转位钻头与切削刀片间的约束力的情况下,在安装或分离切削刀片时存在困难。
因此,可转位钻头要求在体现适合于固定切削刀片的约束力的同时,在分离或安装切削刀片时容易进行。
另一方面,切削刀片是执行切削加工的构成要素,因而要求高刚性,利用昂贵的材料制造。另外,为了体现希望的切削刀片的形状而对材料进行磨削加工,此时,通过减少磨削而去除的部分,可以节省切削刀片费用。
但是,以往已知的切削刀片的制造方法是磨削圆棒形态的材料,因而丢弃的部分多,存在材料浪费严重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韩国注册专利公报第10-0649359号(2006.11.17)
韩国注册专利公报第10-0656265号(2006.12.05)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要实现的技术课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削刀片及可转位钻头,在把切削刀片安装于可转位钻头或分离时,使得在容易处置的同时,能够提高切削刀片在可转位钻头固定的约束力。
本发明要实现的技术课题不限定于以上言及的技术课题,未言及的其它技术课题是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从以下的记载明确理解的。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旨在达成所述技术课题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切削刀片的特征在于,包括:刀片主体110;柱体120,其形成于所述刀片主体110的下侧且具有第一中心轴线cp;连结面130,其形成于所述刀片主体110的侧面;受压面140,其形成于所述刀片主体110中与所述连结面130正交的方向;前端刃150,其形成于所述刀片主体110的前端部,执行切削加工;侧面刃152,其形成于所述刀片主体110的侧面,执行切削加工;及刀片出屑槽154,其形成于所述刀片主体110中所述侧面刃152的一侧,引导切削屑的排出;所述连结面130为在上侧半径r1与下侧半径r2相同的圆柱形状中的所述圆柱的表面的形状,所述圆柱的第二中心轴线cs构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心轴线cp,从侧面观察时具有倾斜度,从平面观察时为偏心且具有倾斜度。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切削刀片的所述连结面130,在经过所述第一中心轴线cp、且经过所述连结面130的初入部131的截面中,所述第一中心轴线cp与所述连结面130的表面形成的角度定义为第一角度a1;在经过所述第一中心轴线cp、且经过所述连结面130的末尾部133的截面中,所述第一中心轴线cp与所述连结面130的表面形成的角度定义为第三角度a3;所述第一角度a1可以大于所述第三角度a3。
另外,在本发明的切削刀片的所述连结面130,在以规定高度设定基准线L时,在所述基准线L上,从所述连结面130的初入部131表面至所述第一中心轴线cp的距离定义为第一距离b1;在所述基准线L上,从所述连结面130的末尾部133表面至所述第一中心轴线cp的距离定义为第三距离b3;所述第一距离b1可以小于所述第三距离b3。
另外,在本发明的切削刀片的所述连结面130,在经过所述第一中心轴线cp、经过所述连结面130的初入部131的第一截面中,所述第一中心轴线cp与所述连结面130的表面形成的角度定义为第四角度d1;在与所述第一截面平行并经过所述连结面130的末尾部133的截面中,所述第一中心轴线cp与所述连结面130的表面形成的角度定义为第六角度d3;所述第四角度d1与所述第六角度d3可以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国冶金株式会社,未经韩国冶金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93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