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托盘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59194.0 | 申请日: | 2014-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30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松原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甲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5D19/38 | 分类号: | B65D19/38;B65D19/3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黄永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托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物品的搬运等中使用的托盘。
背景技术
一般在物品的搬运等中使用的托盘具备多个支柱部和对该多个支柱部的上端部间、下端部间进行连结的上平台、下平台,在支柱部间具有可将叉车、手动叉举车的叉插进的叉插进部。
另外,有的托盘具备用于防止载置于托盘的物品的位置偏移、落下的构造。例如,存在以下技术,在该技术中,为了还可将托盘彼此堆叠(堆垛),设置从上平台的外周缘中的、与叉插进部对应的部位向上方突出的支承凸部,并且,下平台中的、与叉插进部的入口对应的部位形成为向下平台的内周侧凹陷,以便容许下侧的托盘的支承凸部的插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079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记载于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在堆垛了托盘的场合,当下侧的托盘的支承凸部与上侧的托盘的下平台的上表面相比突出到了上方时,担心妨碍向在堆垛状态下的上侧的托盘的叉插进部的叉插入作业。因此,最好支承凸部的高度构成得比下平台的高度(厚度)短。
然而,近年来在谋求托盘的轻量化及薄型化,与此相随,下平台的厚度也在薄型化。因此,在与下平台的厚度配合地形成支承凸部的高度的场合,不能充分地确保支承凸部的高度,有时还担心搬运时的振动等导致载置在托盘上的物品、堆垛了托盘的情况下的上侧的托盘落下的事态。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例示的问题点等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托盘,对于高度低的托盘,能够一面避免降低向堆垛着的托盘进行的叉插进作业性一面防止被载置的物品落下。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以下,关于适合解决上述目的等的各技术手段分项进行说明。另外,根据需要附注对应的技术手段所特有的作用效果等。
技术手段1.一种俯视呈大致矩形的托盘,其特征在于,具备:
设置于托盘的四角的4根角柱;
设置于沿托盘的侧边部排列的一对上述角柱的中间部位的中间柱,
设置于托盘的中央部的中央柱;
对上述角柱、上述中间柱及上述中央柱的上端部间进行连结的上平台,和对上述角柱、上述中间柱及上述中央柱的下端部间进行连结的下平台;
由上述角柱、上述中间柱、上述中央柱及上述上平台的上表面构成可载置物品的上平台面,并且,
由上述角柱、上述中间柱、上述中央柱及上述下平台的下表面构成接地到设置面的下平台面;
具有形成于上述上平台下表面、上述下平台上表面和上述角柱、上述中间柱及上述中央柱的侧面之间、可从构成托盘的外周面的4个侧面插进带叉的提升机构的叉的叉插进部;
上述下平台的厚度构成得比上述上平台的厚度薄,并且,
作为上述上平台上表面与上述下平台下面之间的距离的托盘的高度被构成为100mm以下;
具备沿上述上平台面的外周缘形成的外周突起;
上述外周突起具备使上述上平台面向外周侧扩展的扩展部和从上述扩展部向上方突出的支承凸部;
构成为,上述外周突起中的、作为位于上述叉插进部的上方的部位的插进对应部位的上述支承凸部的高度与上述下平台的厚度尺寸相同;
上述外周突起中的、上述插进对应部位以外的一般部位的上述支承凸部的高度,构成得比上述插进对应部位的上述支承凸部的高度高。
根据技术手段1,因为外周突起中的、作为位于叉插进部的上方的部位的插进对应部位的支承凸部的高度与下平台的厚度尺寸相同,所以,在使托盘彼此在上下进行了堆叠(堆垛)的场合,可使下侧的托盘的插进对应部位的支承凸部的上端部和上侧的托盘的下平台的上表面为同一高度。因此,在托盘被堆垛着的状态下,在进行将叉插进上侧的托盘的叉插进部的作业的场合,可避免进入上侧的托盘的叉插进部的入口(特别是上下的宽度)因为下侧的托盘的外周突起(插进对应部位的支承凸部)而变窄的的事态。结果,可谋求利用带叉的提升机构将堆垛的上层侧的托盘卸下的时候等的作业性的提高。
并且,在利用带叉的提升机构堆垛托盘的场合,在将托盘载置在下侧的托盘上后,当从叉插进部拔取叉时,可避免在为了解除叉对上平台下面的支承而使叉向下方位移了的时候叉与下侧的托盘的外周突起(插进对应部位的支承凸部)接触、该外周突起破损的事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甲株式会社,未经三甲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91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