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交换器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57683.2 | 申请日: | 2014-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9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冲本贵宽;菅沼直树;工藤敏文;山田哲也;北田昌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8F9/00 | 分类号: | F28F9/00;F22B37/1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于锅炉等中且在传热管组之间设有共鸣防止挡 板的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在锅炉等中,在形成燃烧气体的流路的管道壳体中设有过热器、再热 器、节煤器等热交换器。这些热交换器的多个传热管设于管道壳体中,在 该传热管中流动的水等介质被燃烧气体加热而转化成蒸气。该蒸气向蒸气 涡轮输送,被用作发电动力。该多个传热管的轴向配置为将燃烧气体的流 路横切的方向,并且相互隔开间隔地并排配置。
传热管在形成燃烧气体的流路的管道壁的内部沿与燃烧气体g正交的 方向配置。图4示出了在形成燃烧气体g的流路的管道壁100的内部传热 管102在燃烧气体g的流路中呈格子状配置示例,图5示出了传热管102 呈交错状配置的示例。
如图6所示,当在这样的传热管组中流动有燃烧气体g时,在传热管 102的尾流中周期地产生卡门涡旋e。卡门涡旋e的产生频率fk(Hz)由 下式来表示。
fk=St·V/D(1)
此处,St:斯特鲁哈尔数
V:最小间隙流速(传热管间的流速)
D:传热管的外径
另一方面,在与燃烧气体流正交并且与传热管的轴向正交的管道壁间 具有由燃烧气体g的物性决定的固有的振动模式。该固有振动频率fn(Hz) 由下式来表示。
fn=n·c/2L(2)
此处,n=1,2,3,…
c:音速(取决于燃烧气体g的温度。)
L:管道壁100间的宽度
图7示出了n=1的1次模式时的振动模式(v表示速度成分,p表示 压力成分。)。因此,当产生频率fk与固有振动频率fn(n=1,2,3,…) 的任一方一致时,会产生共鸣状态,产生被称为罐响(缶鳴り)的过大的 噪声。
罐响防止的普遍的对策为,在传热管组之间沿着燃烧气体流配置板状 的共鸣防止挡板,使固有振动频率fn上升,由此来避免共鸣。
图8示出了设有上述共鸣防止挡板104的示例。在图8中,由管道壁 100形成了燃烧气体g的流路。传热管102在燃烧气体g的流路中沿与燃 烧气体g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共鸣防止挡板104在传热管102之 间沿着燃烧气体g的流动方向配置。
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的结构,即,在被热交换 气体的流路中并排配置有多个传热管的热交换器中,在传热管之间沿着被 热交换流体的流动方向设有共鸣防止挡板。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9-01229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5-1418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以往的共鸣防止挡板具有较大的重量,从而存在为了将重量较 大的共鸣防止挡板固定于被热交换流体的流路中,花费大量的工时以及费 用这样的问题。
鉴于上述的现有技术的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共鸣防止挡板的 结构及其安装所需的作业简化并且低成本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交换器具有:多 个传热管,其轴向配置为将被热交换流体的流路横切的方向,并且相互隔 开间隔地并排配置;以及板状的共鸣防止挡板,其在多个所述传热管之间 沿着被热交换流体的流动方向设置,所述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共鸣 防止挡板由金属箔构成。
共鸣防止挡板具有如下作用,即,使形成被热交换流体的流路的管道 壁间产生的固有振动频率fn上升,从而使该固有振动频率fn与因在传热 管的尾流中产生的卡门涡旋e而产生的频率fk不同。
为了使固有振动频率fn上升,只要将被热交换流体的流路分隔形成被 热交换流体的粒子速度=0的边界即可。因此,即使是像金属箔那样的较 薄的隔板也能够得到上述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通过由金属箔构成共鸣防止挡板能够使共 鸣防止挡板轻量化。因此,能够节省材料费,而且能够使共鸣防止挡板的 安装以及更换所需的作业简化并且低成本化。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热交换器还具备固定于金属箔的外缘 部的刚性框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未经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76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传热管支撑结构物以及废热回收锅炉
- 下一篇:具有改进构造的热交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