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校准胃束带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57321.3 | 申请日: | 2014-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4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鲁多维奇·卡泽纳夫;文森特·弗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医疗创新开发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5/00 | 分类号: | A61F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杨生平;王瑞朋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校准 束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领域涉及通过外科手术在胃部周边放置可移植胃束带,以便通过胃成形术治疗肥胖症。
背景技术
肥胖症是越来越多健康问题的威胁。肥胖的治疗方法有多种例如节食,药物治疗,整容手术以及外科方法。因此,减肥手术是治疗其身体质量指数BMI大于40或大于35且具有并发症的病态肥胖病人的一种解决方案。减肥手术在于限制食物的吸收,事实上是,减少对象每日热量的摄取并借此对抗肥胖。它集中一系列技术,可被归成两类主要治疗措施:
第一类旨在于减少胃容量,换而言之即胃部的有效容积,以及/或,减少胃的排空速度以便更快获得一种饱腹感。它涉及借助可调节胃束环的胃成形术以及用钩夹绷紧或英文中也所谓“sleevegastrectomy”的袖状胃切除术的垂直胃成形术;
第二类,所谓混合,将在消化道中建立分流系统与对胃的限制相结合以便减少肠道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胃短接或胃旁路。
第二类治疗措施技术主要在其他药物治疗失败后加以实施。袖状胃切除以及胃旁路手术非常常用,因为在减轻重量方面带来良好的结果。然而,人们观察到,最近几年,十几年前接受过胃旁路手术的病人均产生体重恢复的情况。这说明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胃自行扩张这一事实。袖状胃切除术较新,科学界还未拥有足够的时间来观察该手术的演变和后果,但有理由担心同样的扩张问题。
为这两种手术限制胃扩张和对胃进行校准的必要性似乎至关重要。
使用生理液体充气从而借此束缚胃部并借此缩减其直径的胃束环专利申请例如FR2799118、FR2799118、FR2981265、EP0611561、WO94/27504、WO2004/019671已为人所知。然而,束环恰当的充气是一次精细且相对复杂的手术。而且,需要具有污染泄漏风险的皮下壳体。
文件WO02/096326、FR2896148和WO2005/072195通过提供无充气部分的胃束环来缓解这些缺陷。然而,这些装置还具有众多缺陷:
-设置到闭合位置的内直径不能调整,由于不同尺寸的束环要被实现,这产生大量成本,
-它们是刚性或半刚性结构而病人无法忍受(融入现象),
-难以在胃部四周放置,这给病人带来风险,
-并且/或其配备厚重且/或隆起的闭合系统,其在环放置过程中或一旦环被放置后很可能伤害胃环境或胃本身。
发明目的
本发明正是通过提供一种不膨胀的且最好预成型以便易于放置的柔性胃束带来纠正上述各缺陷中的至少一项。
对于胃部及其环境,这样胃束带的无损伤外观,尤为理想。因此理想的是该束带在其内表面尽可能平滑并且不平滑处更为有限,尤其是在其闭合系统处,以避免胃壁或周围器官病变、刺激、穿孔风险或融入风险而需要进行二次外科手术。
本发明旨在以显著且可持续方式改善超重或病态肥胖病人的减肥状况。
本发明同样旨在提供胃束带,根据手术病人的状态和植入的配置,其内直径可通过或多或少紧固围绕在待围绕胃部的胃束带来调节。这一调节只有在放置束带时而不是在之后才被实现。
总而言之,这样束带目的在于满足下面所述目标的至少一项:
i易于放置和易于在待围绕和待校准的胃周围锁定。
ii舒适并对病人的健康不产生不利影响。
iii具生物相容性。
iv安全和可靠的,尤其是防撕裂。
v向待围绕胃部提供最佳的胃围绕锁定方式。
vi能够根据严格的质量标准以及最优的成本进行工业化批量生产。
vii至少部分不透射线。
viii易于植入,稳定,对胃及周边器官不具有侵略性并且有效地对待围绕胃部分进行校准。
本发明同样旨在于提供行之有效且易于实现工业规模生产的获得束带的一种方法和一种模具。
本发明同样旨在提供一种简单、可靠且经济的肥胖症治疗方法,优选通过袖状胃切除术或“旁路式”胃切除术,优选“旁路式”类型手术后的胃部校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外科手术,植入针对以上目标的胃束带。
本发明同样旨在于提供一种可外科植入的胃束带,其适用于一种简单、可靠且经济的肥胖治疗方法,优选通过袖状胃切除术或“旁路式”胃切除术,优选“旁路式”类型手术后的胃部校准方法。
本发明的简要描述
按惯例,在本篇全文中,任何单数也表示复数,反之亦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医疗创新开发公司,未经医疗创新开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73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