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引导高压介质的结构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56901.0 | 申请日: | 2014-10-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30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M·埃尔曼;H·扎斯尼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1/04 | 分类号: | F04B1/0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韩长永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导 高压 介质 结构 元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引导高压介质的结构元件,所述结构元件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压力通道(29)的第一部件(13)和具有压力室(30)的第二部件(2),其中,所述第一部件(13)的包围所述至少一个压力通道(29)的口的环形密封面(32)和所述第二部件(2)的包围所述压力室(30)的边缘的环形密封面(33)为了构造密封部位而面状地彼此共同作用,其中,所述压力通道(29)的横截面小于所述压力室(30)的横截面,所述环形密封面(32,33)的因压力导致的径向扩张基本相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引导高压介质的结构元件,其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压力通道的第一部件和具有压力室的第二部件,其中,第一部件的包围所述至少一个压力通道的口的环形密封面和第二部件的包围压力室的边缘的环形密封面为了构造密封部位而面状地彼此共同作用,其中,压力通道的横截面小于压力室的横截面。
背景技术
这样的结构元件可以例如构造成用于共轨高压泵的泵元件。泵元件一般配备有泵缸、泵活塞和阀单元,其中,阀单元具有抽吸阀和压力阀,在这些阀中,分别有一个抽吸阀元件或者压力阀元件可以被压抵抽吸阀座或者压力阀座并且抽吸阀元件和压力阀元件可移动地设置在阀承载件中。在泵活塞的下行行程中,介质经过抽吸阀被从泵元件的抽吸室抽吸出,并且在泵活塞的上行行程中,介质经过压力阀被推出。抽吸室通过抽吸孔与抽吸阀连接并且泵元件的构造在泵缸中的泵室通过至少一个压力通道与压力阀连接。阀承载件的包围所述至少一个压力通道的口的环形密封面和泵缸的包围泵室的边缘的环形密封面面状地彼此共同作用用于构造密封部位。
高压泵例如使用在内燃机中,以便将燃料带到适合于喷射到燃烧室中的压力上。在具有所谓的共轨喷射系统的柴油发动机的情况下,需要的是,准备好用于发动机所有运行状态的存储在轨(Rail)中的高压燃料,为了这个目的,设置高压泵。为了能够实现快速的发动机启动,高压泵的最大输送量必须显著地超过发动机所需的全负荷量。但是另一方面,在发动机部分负荷或者空转时仅仅需要高压泵很小的输送量。高压泵到轨中的输送量的调节通过电子控制的配量单元进行,所述配量单元根据在轨/集油器(Sammler)中的燃料压力确定到高压泵的流入量。因此,仅仅将分别需要的高压燃料量补充提供到轨中。
高压泵由至少一个泵元件组成,所述至少一个泵元件通过滚轮挺杆或者直接被凸轮轴驱动。在抽吸侧上,预输送泵、例如齿轮泵从油箱中提供具有很小压力的燃料。在压力侧上,被压缩的燃料通过集油器到达管道系统中或者通过管道到达轨中。
高压泵一般这样工作,使得在泵活塞下行行程中由配量单元确定的燃料量被从泵抽吸室中抽吸出并且接着在泵活塞上行行程中经过压力阀被压到轨中。在此,阀承载件和泵缸之间的密封部位周期性地由于压力变化被加负荷。在每个泵过程中都进行加负荷,其中,加负荷的幅度与从高压泵的供给压力(<10bar)到共轨系统的相应系统压力(>2.000bar)的压力变化相一致。由于该周期性压力变化,存在这样的危险:在每个泵过程中出现高压密封面被燃料局部渗入并且与之相关地产生流动侵蚀。此外,由于周期性压力变化导致周期性的构件扩张,所述周期性的构件扩张在共同作用的密封面上特别是在参与的部件中的构件扩张不同程度时导致相对运动。在此,可能会发生所谓的磨蚀。这与在密封面上局部大多较高的应力和流动侵蚀一起导致开裂和构件脱落。
在根据现有技术的泵元件中,如例如在图1中所示的泵元件,密封面的渗入和磨蚀一方面被阀承载件内部的刚性差加剧并且另一方面被在密封面的区域中两个构件(阀承载件、泵缸)之间不同的刚性加剧。此外,在高压密封部位上局部高应力的出现被构造在密封面上的角超前(Winkelübertreibung)和被泵缸上的加工过程加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进一步这样改进泵元件,使得在密封面上流动侵蚀和开裂的危险减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未经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69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