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缝制车辆内装部件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53684.X | 申请日: | 2014-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34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E·J·温策尔;R·M·哈巴布 | 申请(专利权)人: | 因特瓦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D05B1/00 | 分类号: | D05B1/00;D05B6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 代理人: | 谭彦闻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缝制 车辆 部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缝制部件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联接至第一驱动装置的锥杆组件。锥杆组件通过外部驱动装置沿着针脚路径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第二驱动装置联接至第一驱动装置。提供具有针的针杆组件。针在插入位置与退回位置之间移动,针杆组件可枢转地联接至第二驱动装置,针杆组件通过驱动锥杆组件的同一外部驱动装置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偏压件联接至针杆组件,偏压件配置成响应于针杆组件移动至退回位置而使针杆组件枢转并对准在第二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缝制材料部段的装置。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用于缝制车辆内装部件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机动车内部所见的大部分缝线针脚属于功能性,其中,两片或更多片材料(皮革、乙烯树脂、热塑性聚烯烃、布料等)从模版裁剪下并缝合在一起(裁缝),之后将其包裹在诸如座垫、头枕、扶手、控制台盖、仪表盘底材等部件的周围。这种功能性针脚是高度人力密集型的并且通常在中低档车辆上仅能在必需部位来使用。出于成本考虑,诸如仪表盘固定结构和门板的装饰性部件上的功能性针脚通常仅限于较高档次的车辆上。
近些年,机动车原始设备制造商(OEMs)有兴趣将“缝合”的外观用于价格档次范围更广的更多车辆上。在一些场合已经使用模拟的非功能性针脚,但当前想要提供具有对比色的模拟针脚在生产上并不可行。另外,更多的原始设备制造商被要求在装饰性部件上使用真正的或者“逼真的”缝线针脚以提供真实的裁缝部件的外观和感觉。
因此,希望在不使用费钱的裁缝技术的情况下在装饰性的车辆饰件上提供逼真的非功能性的针脚。提供该特征的一个方法是将图案缝制在未成形的饰材的单层或多层结构上并且将已缝的饰片包裹于预成型的/预切割的底材。然而,由于未成形的饰材仅能够施用于相对平的表面上,因此随着部件的复杂性和尺寸的增加使这变得不可实施。
另一选择包括将图案缝制在饰材的预成形的单层或多层结构上并且将已缝的修剪预成型品粘合在预成型的模制底材上。然而,这要求预成型/缝制的皮层的尺寸和形状几乎完美地符合模制底材。该方法需要拉模中的所有的表面均具有足够的拔模斜度以在不损伤预成型品的情况下容纳嵌套。使用该方法的所有侧凹均要求进行自动或手动包边以实现精修。
第三种方法包括将图案缝制在平的或相对平的单层或多层饰材和底材部件结构上。该方法排除了与上述方法相关的配合和精修问题,但是受到缝机在具备驱动针穿过部件的饰材和底材的能力的同时达到部件的受限区域的能力的限制。同样,部件结构或附接所要求的任何后侧特征(肋部、凸起等)均不能位于针脚路径的正后方/正下方区域。
第四方法包括将图案缝制在预成型的单层或多层饰材及底材部件结构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装置包括使用链式针脚缝机,其使用位于头部的上部的锥以刺穿内装部件的饰材和底材。在锥离开其在部件中产生的孔后,具有钩的针会从机器的下臂穿过该孔以钩住通过线张紧臂保持于适当位置的线。一旦被钩住,线被拉动穿过该孔并穿过先前的针脚形成的环。当针向下拉线以通过该孔时,针还会使该部件前进至锥穿透的下一位置。一旦锥与该部件接合则针再次前进至钩位置使得该部件不会移动,并且一旦锥离开该部件则针能够迅速移动穿过新形成的孔。
然而,如果需要通过如上设计的针和锥缝制小的平面内半径,那么使针从该部件移出并且保证与由锥产生的后续的孔形成正确对准存在困难。因此,可能发生在缝制过程中损伤针或造成部件错位。
因此,尽管现有的用于车辆内部的缝制装置适应其所需的目的,然而仍存在改进的需求,尤其为了提供能够以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形成裁-缝外观的缝制装置。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用于缝制内装部件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联接至该第一驱动装置的锥杆组件。锥被构造成通过第一驱动装置从退回位置移动至插入位置。第二驱动装置可操作地联接至第一驱动装置。提供的针杆组件具有针,该针能够在插入位置与退回位置之间移动,该针杆组件枢转地联接至第二驱动装置。偏压件联接至针杆组件,该偏压件被配置成响应于针被移动至退回位置而使针杆组件枢转并且对准在第二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因特瓦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因特瓦产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36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螺旋环完整道路立交桥系统
- 下一篇:模块化电化学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