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铸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53581.3 | 申请日: | 2014-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2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本田裕树;森川广;长洋聪;温品法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新制钢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2D11/11 | 分类号: | B22D11/11;B22D11/00;B22D11/10;B22D11/106;B22D11/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吕琳;朴秀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铸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续铸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作为金属的一种的不锈钢的制造工序中,通过电炉熔化原料来生成铁水, 对所生成的铁水进行精炼使之变为钢水,所述精炼包含通过转炉、真空脱气装 置来去除使不锈钢的性能降低的碳的脱碳处理等,此后,钢水通过连续铸造而 凝固并形成板状的板坯等。需要说明的是,在精炼工序中,进行钢水的最终成 分的调整。
在连续铸造工序中,钢水从浇桶注入中间包,进而,从中间包注入连续铸 造用的铸模中进行铸造。此时,为了防止最终成分调整后的钢水与大气中的氮 或氧进行反应而使氮的含量增大或被氧化,将密封气体供给至中间包内的从浇 桶到铸模的钢水的周围,使钢水表面与大气隔离。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使用氩气作为密封气体的连铸(连续铸造) 板坯的制造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2849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如专利文献1的制造方法那样,当使用氩气作为密封气体时,摄入钢水内 的氩气作为气泡残留,在连铸板坯的表面及其附近容易产生由氩气引起的气泡 缺陷即表面缺陷。而且,当在连铸板坯产生表面缺陷时,为了确保所需的品质, 需要切去表面,存在成本增加的问题。因此,本发明人开发了如下技术:使用 作为惰性气体、在钢水内难以作为气泡残留的氮来作为密封气体,进而,为了 防止氮溶于钢水,在钢水表面形成覆盖剂层来隔离氮与钢水。
此外,在不锈钢中存在含有容易氧化的钛等来作为成分的钢种。在这样的 钢种的不锈钢的精炼工序中,为了防止用于脱碳而吹入的氧与钛的反应,进行 添加更易与氧反应的铝来去除钢水中的氧的铝脱氧。铝与氧反应而形成氧化铝, 由此去除钢水中的氧。但是,由于氧化铝的熔点高达2020℃,因此钢水中的氧 化铝在钢水的温度降低的铸造工序中析出,例如有时会附着/堆积于从中间包通 向铸模的喷嘴的内壁而使之堵塞。因此,本发明人采取的对策是:向中间包内 的钢水添加含Ca物,使氧化铝变为熔点更低的铝酸钙来防止喷嘴的堵塞。
但是,产生的问题是:在中间包内添加含Ca物时,作为密封气体的氮混入 钢水中,混入的氮与钢水中的成分接触并反应而生成的生成物在板坯的表面附 近作为夹杂物析出,产生表面缺陷。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铸造 方法,该连续铸造方法防止在铸造进行了铝脱氧的钢水(熔融金属)时的从中 间包通向铸模的喷嘴的堵塞,并且谋求铸造钢水后得到的板坯(金属板)的表 面缺陷的降低。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续铸造方法,将浇桶内的进行了铝 脱氧的熔融金属注入中间包内,将中间包内的熔融金属连续注入铸模来铸造金 属板,该连续铸造方法包括:长喷嘴设置步骤,作为用于将浇桶内的熔融金属 注入中间包内的注入喷嘴,将延伸至中间包内的长喷嘴设于浇桶;铸造步骤, 一边使长喷嘴的浇注口浸渍于注入中间包内的熔融金属,一边将熔融金属通过 长喷嘴注入中间包内,并且将中间包内的熔融金属注入至铸模;喷洒步骤,以 覆盖中间包内的熔融金属的表面的方式喷洒中间包覆盖剂;密封气体供给步骤, 向喷洒了中间包覆盖剂的熔融金属的周围供给氮气以作为密封气体;添加步骤, 向除存积于中间包内的状态以外的状态的熔融金属添加含钙物。
发明效果
通过本发明的连续铸造方法,能够防止在对进行了铝脱氧的熔融金属进行 铸造时的从中间包通向铸模的喷嘴的堵塞,并且能够降低铸造熔融金属得到的 金属板的表面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不锈钢的制造工序中的二次精炼工序以及铸造工序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连续铸造方法中使用的连续铸造装置 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连续铸造时的图2的中间包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连续铸造方法中使用的连续铸造装置 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5是对实施例1~5中的连续铸造时的中间包的浸渍喷嘴处的析出物的堆 积状况进行比较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新制钢株式会社,未经日新制钢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35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切削刀片及可转位钻头
- 下一篇:带底圆筒容器的成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