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加热分离的粘合剂构造、由其制得的制品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52861.2 | 申请日: | 2014-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9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A·I·埃弗雷特斯;R·J·弗格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02 | 分类号: | C09J7/02;B32B7/12;B32B33/00;B32B38/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长会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 分离 粘合剂 构造 制品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整体涉及粘合剂制品。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具有至少一个可熔融层的粘合 剂制品,当受热时,该可熔融层熔融并且使粘合剂制品的粘附层分离。
背景技术
在许多组装应用中使用转移带和泡沫带。例如,转移带和泡沫带用于工业、汽车、 航空、航海、建筑、电子装置组装和其他应用中。绝大多数转移带和泡沫带用于将两个基底 以高粘附力和高剪切粘结强度永久附接在一起。然而,在一些情况下,还需要以简单且有效 的方式使两个基底分离。初始组装期间的返工、产品现场使用期间的修理、或部件的报废拆 卸和循环利用可能需要这种分离。尤其特别需要将智能电话、超极本等等中的昂贵显示器 部件牢固地附接在一起。随着显示器变得更大、更薄并且其部件更易碎,以温和且非破坏性 的方式返工的需求变得甚至更加重要。
发明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为一种粘合剂制品,该粘合剂制品包括第一基底、与第一 基底相邻定位的第一粘合剂层、第二基底、以及与第一粘合剂层和第二基底相邻定位的第 一可熔融层。可熔融层具有介于约60℃和约180℃之间的环球(R&B)软化点。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为一种将第一基底从第二基底脱粘的方法,该第一基 底和第二基底利用粘合带构造组装在一起。该方法包括提供具有粘合剂层和可熔融层的粘 合带构造,其中粘合剂层和可熔融层附接;将粘合带构造加热至高于可熔融层的R&B软化点 的温度;以及在基底上并因此在粘合剂层与可熔融层之间施加力以触发可熔融层的粘着失 效。可熔融层的R&B软化点介于约60℃和约180℃之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粘合剂制品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粘合剂制品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粘合剂制品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粘合剂制品的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粘合剂制品的第五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a为本发明的粘合剂制品的剖视图。
图6b为图3的粘合剂制品在脱粘之前的剖视图。
图6c为图6b所示的粘合剂制品在脱粘之后的剖视图。
这些图不是按比例绘制,并且只是旨在为了进行示意性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热敏性粘合剂制品10的实施例的剖视图。粘合剂制品10包括 与粘合剂层14相邻定位的可熔融层或熔融层12。可熔融层12和粘合剂层14被定位在第一基 底16和第二基底18之间。虽然图1讨论了熔融层12和粘合剂层14被定位在两个基底之间,但 熔融层12和粘合剂层14还可被定位在基底与剥离衬件之间或两个剥离衬件之间。当受热 时,粘合剂制品10的可熔融层12熔融/流动,使得第一基底16可通过剪切、剥离、或拉伸载荷 施加而与第二基底18分离。利用本发明的粘合剂制品10组装的制品为具有高粘附力的耐用 制品,同时仍允许在处于或高于可熔融层12的所设计的环球(R&B)软化点时脱粘,从而使制 品可易于返工。通过将可熔融层12引入粘合剂制品10,极大地促进了拆卸过程,因为可熔融 层12一旦熔融就充当弱边界材料,使得粘合剂制品10可分开。“熔融的”意指结晶层或半结 晶层实际熔融和/或使无定形层经历玻璃化转变温度(Tg),并且具有熔融强度,该熔融强度 允许基底分离而不对基底本身产生机械损坏(例如,没有断裂或永久变形)。在许多其他可 脱粘应用中,诸如使用拉伸移除或热收缩膜来触发脱粘的那些应用,对基底的粘附力受限 并且通常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对基底的粘附力可非常高,但仍易于实现粘结基底的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28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