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无线网络上的全双工通信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51132.5 | 申请日: | 2014-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69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Y·周;G·D·巴里克;S·莫林;C·H·阿尔达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801 | 分类号: | H04L12/801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李小芳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无线网络 双工 通信 系统 方法 | ||
公开了用于无线网络上的全双工通信的系统、方法和装置。在一方面,为无线网络上的一个或多个设备确定一个或多个无影响节点列表。设备的无影响节点列表标识其传输不会导致对该设备的显著干扰的其它网络节点或设备。当在无线网络上调度全双工通信时,可以与来自无影响设备之一的上行链路传输并发地执行被传送到该设备的下行链路消息。即使该设备本来不支持无线网络上的全双工通信,该全双工通信也可以是可能的。
本申请一般涉及无线通信,尤其涉及用于无线网络上的全双工通信的系统、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在许多电信系统中,通信网络被用于在若干个空间上分开的交互设备之间交换消息。网络可根据地理范围来分类,该地理范围可以例如是城市区域、局部区域、或者个人区域。此类网络可分别被指定为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无线局域网(WLAN)、或个域网(PAN)。网络还根据用于互连各种网络节点和设备的交换/路由技术(例如,电路交换相对于分组交换)、用于传输的物理介质的类型(例如,有线相对于无线)、和所使用的通信协议集(例如,网际协议套集、SONET(同步光学联网)、以太网等)而有所不同。
当网络元件是移动的并由此具有动态连通性需求时,或者在网络架构以自组织(ad hoc)拓扑结构而非固定拓扑结构来形成的情况下,无线网络往往是优选的。无线网络使用无线电、微波、红外、光等频带中的电磁波以非制导传播模式来采用无形的物理介质。在与固定的有线网络相比较时,无线网络有利地促成用户移动性和快速的现场部署。
结合蜂窝网络使用Wi-Fi网络已经为无线用户提供了附加能力。Wi-Fi网络可以在它们可用时提供更经济的通信。另外,在一些环境中,Wi-Fi网络的吞吐量和带宽可超过可用蜂窝网络的吞吐量和带宽。然而,Wi-Fi网络在传统上已经采用载波侦听介质接入(CSMA)来仲裁争用设备之间的无线介质使用。CSMA在传统上已经使得一次在无线介质上能够进行一个传输。因为只有一个设备可以在特定时间段期间进行传送,所以Wi-Fi网络的吞吐量是受限的。因此,用于改进Wi-Fi吞吐量的方法和系统将会是有利的。
本发明的系统、方法和设备各自具有若干方面,其中并非仅靠任何单一方面来负责其期望属性。在不限制如由所附权利要求所表达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现在将简要地讨论一些特征。在考虑此讨论后,并且尤其是在阅读题为“详细描述”的章节之后,将理解本发明的特征是如何提供包括无线网络中的接入点和站之间的改善通信在内的优点的。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在一个方面,该方法包括:生成至目的地设备的第一消息,将第一信息传送到目的地设备,以及与第一消息的传输至少部分并发地从源设备接收第二消息的至少一部分。
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被配置成生成第一消息以供传输到目的地设备并且与第一消息的传输至少部分并发地从源设备接收第二消息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用于输出第一消息以供传输到目的地设备的接口。
所公开的另一方面是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备。该装备包括用于生成至目的地设备的第一消息的装置,用于将第一信息传送到目的地设备的装置,以及用于与第一消息的传输至少部分并发地从源设备接收第二消息的至少一部分的装置。
所公开的另一方面是一种无线节点。该无线节点包括至少一个天线以及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被配置成生成至目的地设备的第一消息并且与从源设备接收第二消息的至少一部分至少部分并发地将第一消息传送到目的地设备。
图1示出了其中可采用本公开的各方面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高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11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经由代理访问数据源
- 下一篇:经由通信装置的数据传输